19.2(1)证明举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9:14: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省吾中学八上导学案(教师版) 第19章 几何证明

课题:19.2(1)证明举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主要设计者:吴叶娟 参与者:袁小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几何证明举例的第1节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演绎推理,掌握规范的表达格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在此之前,学生对几何证明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几何证明过程的表述也比较规范,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证明的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对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证明思路的探讨,引导学生对不同思路进行分析比较,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采用变式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来进行几何证明;

3、初步掌握规范表达的格式,了解证明之前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证明的探究过程

【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交流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A、B、C、D, 根据下列条件填空

(1)因为?1??2,所以______∥_____( ) (2)因为∠1=∠4,所以_____ ∥_____( ) (3)因为?2??3?180?,所以____ ∥_____( ) (4)因为a∥b,所以∠3=∠5( ) (5)因为a∥b,所以∠3=∠6( ) (6)因为c∥d,所以∠__+∠__ =180?( ) 复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板书: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性质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传递性; 传递性;

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1

c1542d63ba上海市省吾中学八上导学案(教师版) 第19章 几何证明

二 例题讲解,变式训练

例1 已知:如图,AB∥CD,∠B+∠D=180°.

求证:CB∥DE.

说明:证明之前有“分析”,这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证明思路的过程.这里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要证什么”.一直追寻到“已

EBADC知”.而证明的表述,一般是从“已知”开始,推导出“可知”,直到求证的“结论”. 由AB∥CD可知

?B??C,又?B??D?180?,可知?C??D?180?,从而CB∥DE

证明方法唯一,讲证明思路的形成过程

例2已知:如图,点D、E、F分别在AC、AB、BC上的点,DF∥AB,?DFE??A. 求证:EF∥AC

AEDBFC

分析:要求证EF∥AC,可用?DFE与?FDC这对内错角也可用

?A与?BEF这对同位角.

证明方法不唯一,鼓励学生多种方法,从而比较方法的优劣,培养优化思想.

例3 已知: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 AC上,

且AD=AE.

求证:DE∥CB.

ADBEC

变1 已知: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CA的反向延长线上,AD=AE. 求证:DE∥BC

变2 如图,已知点A在BC上,AB=AC,AD=AE,且DB=EC. 求证:DE∥BC

EABDCDBAEC

通过例3归纳:

1、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角如何表示底角,已知底角如何表示顶角; 2、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从而把证明平行的问题转化为证明角的关系的问题.

2

上海市省吾中学八上导学案(教师版) 第19章 几何证明

三、分层练习

1、已知,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B=AB (1)如果DE∥BC,求证AD=AE; (2)如果AD=AE,求证DE∥BC.

2(1)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E. 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

ADBECAEBDC

(2)已知:如图,△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的直线EF∥BC,交AB于E,交AC于F. 求证:EF=BE+CF

AEBDFC

三 小结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之间的转化; 三兄弟: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

四 作业

分层练习 余下部分练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