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15: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创新永无止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课内容来看,《创新永无止境》选自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这框内容既是第二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第二课的教学落脚点。在第一框初步认识创新改变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基础上,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现价段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导学生明确中国当前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而实现创新关键是培养人才,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弘扬创新精神,为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衔接:在这节课上,主要想达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决定性因素; 2、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3、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衔接:根据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设计在以下两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2.教学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 衔接: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九年级学生的学情。 二、学情分析

青少年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关键时刻。当今社会,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历史的重担,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衔接:根据这节课教学内容,我主要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法运用

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

4.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我主要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2.问题讨论法: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衔接:下面,我重点阐述以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教学流程 1、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以2018年一则热门时政引入,美国对中兴公司进行制裁,禁止将核心技术——芯片卖给中兴公司,导致中兴公司停止运营。学生看完新闻后教师提问:该新闻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对美国有很严重的依赖,主要是我们的科技创新不够,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创新永无止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以时政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从科技入手引出课题。同时给学生一个引导,生活中多关注时事政治。

2、目标导引,问题导学

教师:进一步提问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根据阅读书本及日常所见所闻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得出当前中国科技方面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不强

2、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3、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

4、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等 在此基础上呈现一张表格,学生认真看表格反映的信息 思考:认真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时间 2016年 8月16日 2017年 5月5日 2017年 5月18日 科技成就 “墨子号”发射升空 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 “可燃冰”试采成功 地位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大飞机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全球首例 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既有成就也有很多不足。

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案例教学,突破重点

呈现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以及结合教材知道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材料反映的相关信息,思考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加深对创新型国家的认识。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列举多组数字突出当前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相关数据了解我国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思考教育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