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4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
1、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
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三辅故事》。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考核知识点,参见P228、221
2、扬一益二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参见P232、222 3、湖广熟,天下足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4 4、东南财赋地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6 5、南四湖考核知识点:中国江河湖沼演变,参见P110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
1、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考核知识点:气候变迁,参见P33 2、谈我国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情况。考核知识点,参见P
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农业与牧业的分离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随后,我国农业与牧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形成,并多次发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许多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与华夏诸部杂居。农业区主要集中在三河地带,即渭河、黄河与洛河地区,北界到达汾水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及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农业区得以迅速扩大。《史记〃货殖列传》说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为龙门——碣石一线。这条分界线经过太行山、北京北等地。龙门指山西河津、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山,碣石指今辽宁绥中县的碣石。此线以北、以西多马、牛、羊等物产,为牧业区,以南为农耕区。关中平原是当时农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秦汉时期,这条农牧业分界线发生了一些变化。公元前214年,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占领河南地。政府在那里设臵郡县,修筑长城,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将农耕区向北推进至长城及阴山脚下。河套及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因农耕经济发达而被称为“新秦中”。后来,中原内乱,匈奴南下,农牧分界线又回到原来位臵。汉武帝时期,政府派兵再次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臵了敦煌、张掖、酒泉、武威等四郡,农业耕作区再一次向北推进,其北界大致位于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阴山及长城一线。
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成为了半农半牧区。尤其是后期,农业的北界在渭河平原的北部及汾水中游一带。
隋朝时,农耕区虽然北推至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但关中平原以北的地区仍是一个
1
半农半牧区。《隋书〃地理志》记:“安定、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勤于稼穑,多畜牧”。唐代时,政府在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兴修水利,进行屯田,农业区有北移的迹象。但随后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内迁,又将牧业线南移了一段。唐政府在陇右、关内、河东等地设臵了许多牧监,用来养马。因此,总的来说,唐前期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还是碣石——龙门一线。后期牧业区则有从西北向内地移动的趋势。
北宋时期,河南、河北及黄河下游一带成为农牧业交错的地区。与此同时,辽国、金国将辽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洮河、嫩江等流域开垦为农业区。金国在此基础上,沿大兴安岭东侧,直到大青山以北,挖掘了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界壕,这就是当时松辽平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农牧业分界线。
元时,中书省管辖的范围为“腹里”,包括有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河南一部。腹里的北部为畜牧业区,南部为农业区。陕西北部为半农半牧区,云南大概也是如此。
明朝称长城为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麓, 全长12700公里,这实际是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
清朝农牧业分界线在我国北部有两条:一条为陕西北部,经山西、河北北部,到辽西的努鲁儿虎山,此线以南为农耕区。另一条为贺兰山、阴山,至乌拉山、大兴安岭南端,这一线以南为半农半牧区(河套平原、银川盆地为农业区),以北为牧业区。东北地区以柳条边(老边)和新边为界,以东为农业区,以西为牧业区。
3、简述政区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考核知识点:政区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
的关系,参见P197
三、问答题:(每题13分,3小题,共39分)
1、我国古代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13分)考核知识点: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
参见P309--316
2、试析近2000年来中国经济区域重心变化的基本走势。考核知识点:经济区
域重心变化的走势,参见P221--224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地理环境在人类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参见P23---31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
1、全新世大暖期 考核知识点:气候,参见P33 2、皇木采办考核知识点:南方森林资源的损耗,参见P73 3、监考核知识点:行政区划,参见P197 4、阳关考核知识点:关隘,参见P211
2
5、都江堰考核知识点,参见P231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
1、简述近5000年来中国水文变化的大势。考核知识点:中国水文变化的大势,
参见P106
2、谈政区演变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关系。考核知识点:政区演变,参见P195--196 3、谈谈东北边疆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国际争端。考核知识点:边疆的历史演变,参
见171--173
三、问答题:(每题13分,3小题,共39分)
1、简述中国历代长城兴筑及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13分)考核知识点:长
城的兴筑,参见P208
2、中国古代都城分布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中国古代都城分布演变,参见P269---281
3、试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考核知识点: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参见P142--145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
1、行省制 考核知识点:行省制,参见P201 2、道考核知识点:历史地名,参见P200 3、九边考核知识点:军事地理,参见P207 4、长城内三关考核知识点:军事地理,参见P215 5、天府考核知识点:地理名称,参见P221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 1、简述中国水陆交通路线发展与经济区域的演变。
考核知识点:水陆交通路线的发展,参见P292---295
2、简述近200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基本走势和原因。
考核知识点:中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基本走势,参见P316--318
3、政区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区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见P197--198
三、问答题:(每题13分,3小题,共39分)
3
1、以闯关东为例分析移民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13分)
考核知识点:移民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参见P325--326
2、谈谈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
考核知识点:西北丝绸之路,参见P301
3、试分析中国古代战争分布演变趋势及原因。
考核知识点: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变迁,参见P2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