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练习题(第三章-第四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3:1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表情 6.抑郁

(三)单项选择题

lA 2.C 3D 4C 5.D 6A 7A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C (五)思考题

1.列举情绪与情感对健康的影响。

情绪与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影响。积极健康的情绪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有正性作用,如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活动的张力,充分夕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力,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更有效地文应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或促进疾病康复。相反,不良情绪与情感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一系列中介机制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组织器官的器质性病理改变,导致心身疾病。 2.解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是动物与人共同具有的心理现象,为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关的体验,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冲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为人在社会虏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关的体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忄和持久性,属于人构成的重要成分。情绪与情感也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相互交融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本质。 3。抑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抑郁为个体在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抑郁的主要表现为 ①情感方面: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我感觉低沉等;②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思 维缓慢、不能作出决定;③行为方面:过分依赖、生活懒散、逃避现实甚至想自杀,④ 生理方面:易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 (六)案例分析题

1.作为病人所在病室的实习护生,请预测其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病人因肝区疼痛伴厌食、乏力、体重明显下降入院诊治,虽已被告知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医生却未告知其所患疾病,使其感受到严重的、无法摆脱的疾病威胁而叉无可奈何,所以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只要使人预感到无力避兔或应对而感受到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威胁,就可产生焦虑,病人也不例外。所以如不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病'人可能会发生焦虑,并可由此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2.列举该病人进一步评估的重点和内容。 可从以下方面对该病人做进一步评估:

(l)通过询问病人以下问题了解其住院后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如何描述你此时的情 绪?让你感到特别忧虑或沮丧的问题是什么?

(2)观察病人食欲与睡眠情况,有无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焦虑的表现,以及有 无语言或非语言等有关焦虑的表达。

进一步评估发现,病人经常追问家人所患是什么病,每餐进食量很少,夜间辗转反侧,难以人眠,常为小事大发脾气,无法平静,自诉头痛、面部表情紧张。 3.根据上述资料,列举病人初步的护理诊断假设及其相关因素。

进一步评估的结果表明病人无论在情感、认知、行为还是在生理方面都已出现焦虑的表现。据此,提出初步护理诊断并列举相关困素如下: (1)焦虑 与疾病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 与情绪焦虑等有关。

第四节 应激评估

【习题】 (-)配对题

1.生理性应激源 A.寒冷、炎热、噪声、空气污染 2.心理性应激源 B。家庭功能失调、职业压力 3.环境性应激源 C。疲劳、饥饿、疾病

4.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D。心理冲突、心理挫折 (二)填空题

1.对于人类,应激源就是各种____。

2,个体根据自身情况对应激源的性质和意义做出的估计称为____。

3,目前一般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采取的____和____措施。

4 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应激源,由于认知评价不同,引起的应激反应可以____。

5,与没有自信、无助感有关的护理诊断是____。 6,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用于评估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退休或丧偶属于( )

A。生理性应激源B。挑战性应激源 C.威胁性应激源 D。丧失性应激源

2,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其可能的认知反应为( ) A.警觉水平提高 B.思维活跃

C.对事物的敏感性增加D.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3,属于情感式应对方式的是( ) A。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安慰和帮助

B。和相同处境的人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C。接受事实

D.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4.属于问题式应对方式的是( ) A。将注意力转移至他人或他处 B.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安慰和帮助

C。不担心,任何事到头来终会有好结果 D。寻求处理问题的其他办法

5.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最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是( ) A.配偶及家庭成员 B.朋友 C.同事 D社团组织 (四)多项选择题

1.影响个体有效应对的因素为( )

A.应激源的强度与持续时间B。应激源数量 C。人格特征 D。应对经验 E。家庭、社会和经济资源

2.个性特征在应激过程中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 )

A.敌意性较高者更少遭受到来自人际冲突的应激源 B.特质焦虑水平低者常将正常的情境评价为威胁或挑战 C。性格外向者多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 D。富有敌意者多对能够得到的帮助不抱希望

E。不同个性者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心身反应结果 3.个体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行为反应方式有( )

A逃避与回避 B 敌对与攻击 C。无助与自怜 D物质滥用 E退化与依赖 五、思考题

l.举例说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意义。 2.结合自身情况说明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3.如何对应激源的强度进行评估? (六)案例分析题

病例简介 男性,42岁,2年前被任命为企业部门主管。病人自述自升职以来,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感觉难以胜任部门主管职务,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由此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紧张、焦虑和无助感,夜间经常失眠,以致不能很好地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心境不好,常独自吸烟、饮酒,工作中的困扰很少与家人或朋友沟通。近来经常感到胃部不适。 l.病人最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阐明理由。

2.该病例进一步评估的重点、方法与内容有哪些?

3.根据病例简介的资料,列举该病人初步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关因素。

参考答案

(-)配对题

⒈C ⒉D ⒊A ⒋B (二)填空题 1.生活事件 2.认知评价 3,认知 行为 4.截然不同 5.个人应对无效 6.应激源强度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D 5.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CDE 3。ABCDE (五)思考题

1.举例说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意义。

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当应激源被个体认为是无关或良性刺激,就不会引起应激反应,反之,则会引起反应。如晋级考试对渴望晋升的人来说是应激性事件,而对于不想晋升的人来说则是无关事件。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就会对事件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估计,随后个体会根据采取相应的应对活动,即当个体认为某个应激源是可以控制的时候,多采取问题式应对方式来应对应激源,反之采用情感式应对方式来应对应激源。

认知评价在心里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强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应激源,由于认知评价

不同,引起的认知反应可以截然不同。

2.结合自身情况说明在应对应激源事件时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可利用的资源有:①健康和精力;②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社会性技能,如沟通、表达等以促进问题的解决;④物质资源,如利用设备、物资和金钱等⑤精神信仰⑥家庭和社会支持 六 案例分析题

1 病人最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阐明理由

2年前病人升职后,因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方面出现了紧张、焦虑,夜间经常失眠;认知方面不能很好地处理日常事务,对工作感觉难以胜任;行为方面出现了独自吸烟、饮酒行为;生理方面出现胃部不适。因此可能发生了应激的身心反应。 2 该病例进一步评估的重点、方法与内容有哪些?

进一步应以病人面临的应激源、应激中介素(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缓解应激源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病人的个性特征)以及应激反应等为评估重点。具体方法与方法内容如下: (1)会谈:通过询问下列问题了解病人面临的应激源、应激中介因素及反应。 目前让你感到有压力或紧张焦虑的事情有哪些?

你所处的环境是否让你紧张不安或烦恼?什么原因? 你是否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无法胜任?

目前的工作状况对你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 你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 . 如果你无法应对,会有何感觉? 通常你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压力?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家人、亲友和同事中谁能帮你? 一般你面对困难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 通常你能否解决你的问题和烦恼? 你采取的措施是否有用? 你是否觉得身心疲惫?

(2)评定量表评测:可能采用压力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人格问卷及焦虑和抑郁量表对病人的应激源强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和应激反应等进行评价。

(3)观察与医学检测:通过观察与医学检测病人的一般状态与行为及全身系统的变化,了解其有无应激源所致的生理反应、认知改变、情绪反应及行为反应。 3。根据病例简介的资料,列举该病人初步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关因素。 该病入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其柑关因素如下: (1)个人应对无效 与没有自信、无助感有关。

(2)调节障碍 与感觉超负荷、认识障碍、支持系统不足等有关。

第五节 健康行为评估

【习题】 (-)配对题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A。争强好胜、个性急躁 2.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B。不遵从医嘱、迷信 3.致病行为模式 C。吸烟、酗酒

4.不良病感行为 D。高脂、高糖饮食 (二)填空题

1.行为是机体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的____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