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态相变原理.(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3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篇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第7章 钢的热处理

教学目标:

搞清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基本概念; 掌握共析分解、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基本知识; 掌握相变产物的形貌和物理本质。

第8章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8 钢的热处理

一、热处理的作用

机床、汽车、摩托车、火车、矿山、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用的大量零部件需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善其性能。

拒初步统计,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中,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多达70%?80%,而工模具及滚动轴承,则要100%进行热处理。

总之,凡重要的零件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才能投入使用。 热处理的定义: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组织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热处理三大要素:加热、保温和冷却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材料的内部组织发生了变化,因而性能也发生变化。

1

例如:碳素工具钢T8在市场购回的是球化退火的材料其硬度仅为20HRC,作为工具需经淬火并低温回火使硬度提高到60~63HRC,这是因为内部组织由淬火之前的粒状珠光体转变为淬火+低温回火的回火马氏体。

同一种材料,热处理工艺不一样其性能差别很大,导致性能差别如此大的原因是不同的热处理后内部组织截然不同。

表 8-1 45号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试样直径15mm)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成分来确定。材料内部组织的变化依赖于材料热处理和其他热加工工艺,材料性能的变化又取决于材料的内部组织变化。

所以,材料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这四者相互依成的关系贯穿在材料制备的全过程之中。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性。

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

如上所述,热处理工艺中有三大基本要素:加热、保温、冷却。这三大基本要素决定了材料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 1、加热

按加热温度的高低,加热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临界点A1以下加热,此时一般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A1以上加热,目的是为了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这一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2

2、保温

保温是热处理的中间工序,其目的是既要保证工件“烧透”,又要防止工件脱碳、氧化等。

保温时间和介质的选择与工件的尺寸和材质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工件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时间就越长。 3、冷却

冷却是热处理的最终工序,也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可以转变为不同的组织形态。

图 8-1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三、热处理的分类

1、根据加热、冷却方式的不同及组织、性能变化特点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下列几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即所谓热处理的“四把火”。 表面热处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激光表面淬火和涂覆、渗碳、氮化和碳氮共渗等。

其它热处理: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等。 2、按照热处理在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作用不同, 热处理工艺还可分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