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五年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3:1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体育五年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教学

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践行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教材达成目标,以目标统领教材的理念。强调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学习运动技能、发展体能为主线,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以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为核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奇、趣、融 ”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乐中施教。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水平三在“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目标中指出:“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完成滚翻等动作。”在“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目标中指出:“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柔韧性、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等。”因此本课选用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为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垫上体操基本动作为载体,达成水平三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是发展学生灵敏、柔韧素质和协调性的一项很实用的内容,对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小学生必学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动作由开始动作——前滚翻交叉腿成蹲立——两腿交叉转体180度——连接组合动作——结束动作五个部分组成,共分5次课完成。本课为第三次课,学习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自选动作及体能练习。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是前后两个单个技能连接的关键动作,协调连贯地完成屈腿交叉和转体180度成蹲立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将这一技能的学习融入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设计安排多种方式的两腿交叉转体活动,促进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提升运动技能。在各项练习中结合活动特点,穿插安排多种形式的发展学生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的活动,发展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喜欢挑战与超越的心理特点。有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但对所学动作的灵活运用能力还较弱。因此在学习中适时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进行拓展、创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发展运动技能和体能。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复习巩固前后滚翻、纵叉、跪跳起、挺身跳等单个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动作组合编排。学生虽已基本掌握了单个动作,但组合动作的协调、连贯、稳定以及身体柔韧性和灵敏性等体能还需加以强化,以有利于组合动作技能的提升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本班共有40名学生,学生的体能状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差异性很大,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这一教育资源,营造助人为乐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关心和帮助。在分组自主学练过程中能够互相评价,寻找不足,改进动作,促进同学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实用、有效地设计本次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尝试体验、自主学练、观察模仿、小组合作、比较评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获取新知识,提升运动技能,有效地达成水平三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学习中以两腿交叉转体关键动作技能的提升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方式的活动,做到互帮互学,感受活动、游戏时的乐趣与成功感,并在教师指导下有70—80%的学生能够完成前滚翻交叉转体接组合动作,50%左右的学生能够稳定地完成提踵转体的动作,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素质。对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动作要求及达成目标,通过同伴的互助、教师在体验区的个别指导、动作展示和图示的观察模仿,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2.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以单个动作的组合串联为主要活动内容,能够协调连贯地完成连接动作是达成

课学习目标的重点。在身体重心移动的过程中稳定地完成两腿交叉成蹲立、提踵转体是连接

组合动作的关键,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技能,在教学中围绕这一关键动作设计安排多种形式的活动,关注与此项技能学习相关的体能发展,注重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参与、友好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在无意注意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教学流程

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学校的条件,采用灵活多变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中将体能练习与技能发展相融合,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形式,感知理解教材,改进提高动作技能,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强化两腿交叉转体180度的动作方法,形成协调连贯地完成垫上体操组合动作的运动技能,学生自主学练、友好合作的意识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得以增强。

(1)开始环节:教师以体操明星为榜样,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队列练习之中,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被愉快和谐的气氛所吸引,为整堂课的学习调整好心理状态。

(2)准备环节:安排“颈部拉伸练习穿插高矮人定位游戏”,有针对性地做好颈部热身活动,并逐步强化开始、结束动作姿态和团身抱腿的动作意识,为主体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辅助性练习中,由抱腿团身滚动开始,过渡到交叉腿团身滚动、仰卧屈腿收腿交叉团身抱腿起成交叉腿蹲立练习,逐步加大动作力度,强化两腿交叉的时机与团身滚动的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由“向后转”拓展“两腿交叉向后转体”的动作方法,结合学生体能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交叉转体接力游戏”,通过趣味快速反应移动、蹲跳活动进行热身,由站立交叉转体变化为蹲撑交叉转体,激发活动热情,既发展了快速反应、灵敏、速度体能,使学生机体逐渐达到兴奋状态,又自然顺畅地巩固了两腿交叉转体的动作方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强化重点动作技能的发展,为组合动作的学习做好铺垫。

练习中注重在各项练习之间穿插各种调整身体状态的活动,不仅教会学生自我调控身体状态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各项练习的有效性,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3)主体环节:是完成主教材的关键环节,本课学习的是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本次课的教材特点,为更好地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尝试体验,感知动作——观摩学习,理解动作——自主学练,改进动作——展示交流,提高技能即感知、理解、改进、提高的教学过程。

①尝试体验,感知动作。

首先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设立“自选动作超市”,包括挺身跳、纵叉、跪跳起、后滚翻、肩肘倒立、燕式平衡、举腿俯卧撑等学习过的单一动作。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观看图示,从中选取一到两种自己比较擅长或喜欢的动作,逐步结合两腿交叉转体180度动作加以练习,进而尝试体验“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接自选动作”,感知组合动作的连接。练习中教师语言启发、引导、设疑,交叉转体时两脚应注意什么?身体重心是高还是低?如何做到连贯协调地完成组合动作?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尝试练习体验动作,寻求答案。

②观摩学习,理解动作。

在学生尝试学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示范归纳,自主去感悟理解动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关注学生的参与交流、思维状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理解动作的同时,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及时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传播体育文化。

③自主学练,改进动作。

依据图示中教师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动作进行串联动作的练习,着重强调提踵转体重心要低、稳定。在分组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安排小组长负责指挥同学安全有序地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小骨干的作用。练习过程中从开始动作到结束动作,始终强调动作的规范、连贯、稳定,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找出不足,改进动作,提高了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练习中教师视学生练习情况,在每组练习之间穿插安排多种形式的体能练习,如双脚跳过小垫子、连续左右跨步跳、兔跳、俯卧撑、体前屈等,逐步提高动作要求,每次练习均提出一项明确的动作要求,增强练习的目的性,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和体能的发展。

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资源,互帮互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同伴交流、体验相互帮助、关心、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情趣,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促进学生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

④展示交流,提高技能。

在学生自主学练的基础上,由分组的集体展示到优生的展示交流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勇于展示自我,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教师适时地点评、归纳,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动作,促进运动技能的提升。

传递流星球游戏是考虑主教材的活动特点,结合场地器材的设置,自编的以发展灵敏素质和上下肢协调能力为主的小组合作完成的游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游戏充分利用垫上练习场地,做到场地器材一物多用,既节省了场地布置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活动欲望,使课堂充满了情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合作能力、身体灵敏性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结束环节:师生在优美熟悉的配乐诗歌诵读声中进行拉伸放松。师生沉浸在欢愉的情感之中,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最后在学生的自信评价,教师的亲切鼓励中结束本课。

4.场地器材

(1)四列横队分两组面对设置,教师位于中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组织与观察,每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便于学生安全有序地练习、观察、评价、结组活动。

(2)展示体验区的设置有利于教师的调控,便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及学生的展示交流。 (3)在体操垫的中间贴上彩色直线标记,既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检验动作技能完成的情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小垫子的使用贯穿于教学活动,做到一物多用,便于教学的组织,提高活动效率。 5.安全措施

(1)每组安排小组长,指挥本组的练习,使活动安全有序。

(2)保护与帮助:站于同学侧面,随同学移动,针对不同的动作以及同学掌握的技能水平,适时进行扶、托,给予同伴以帮助,禁止用力推同伴,保证活动的安全。

6.媒体使用

(1)选取适合学生特点的乐曲伴奏进行活动,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练习强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利用图示观察理解动作细节及要求,更加直观有效,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7.预计生理负荷

本课以多变的活动方式,加大了练习密度,预计强度指数1.4-1.5,中等偏上强度,练习密度35-40%。

五、本课特点

1.将教材内容游戏化,寓教于乐,乐中施教,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2.教学中学习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的主线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有效。

3.将组织手段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结合教材特点,注重学生灵敏、柔韧体能的发展。

4.每个环节的内容安排都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课 时 计 划(25分钟)

年级:五年级 学生:40人 课次:第三次课 任课教师:

教材 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 课的 类型 新授 1.积极参与多种方式的活动,感受活动、游戏时的乐趣与成功感。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素质,体验组合动作的协调、连贯,提高身体控制能力。有70—教 学 80%的学生能够完成前滚翻交叉转体接组合动作,50%左右的学生能够稳定地完成目 标 提踵转体的动作。 3.能和同伴一起活动,做到互帮互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形成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自信评价中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重点 重点:1.动作协调连贯。2.发展身体灵敏和柔韧性。3.提高自主参与、友好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