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3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1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主题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探寻1 解析注意

一、名词解释

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注意形式,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到个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3.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注意,是个体对环境的应答性反应及关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A 5.A 6.B

三、填空题 1.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 3.集中性 4.选择性 5.注意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自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状态;人的知识经验; 3.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合理的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 4.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

六、论述题:

首先,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不能承担任何记忆、思维或者想象的任务。

其次,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注意对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寻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定向性注意:当新生儿及婴儿处于适宜的觉醒状态,外来的新刺激或环境中特别明显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及婴儿的全身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定向反射。

2. 客体永久性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二、 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三、填空题 1.定向反射 2.无意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5.有意注意

四、 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征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2

②与其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

2. ①明确的活动目的;②良好的活动方式;③丰富的活动内容;④坚毅的意志品质;⑤有效的提示指导.

3.小班学前儿童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中班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大班学前儿童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1.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每天清醒的时间迅速延长,觉醒状态和昏睡状态之间的转换也变得有规律,注意也会迅速随之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婴儿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更加积极主动。

2.到了3个月的时候,婴儿已经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并变成了一个积极的搜索者,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3.3~6个月的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在身体运动技能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探索外部世界的范围更大,更加偏好复杂的和有意义的图像,大量的新信息扩大了婴儿的知识基础,注意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4.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成熟的标志。此时的婴儿有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事物,获得更多的新信息。同时,婴儿有更多的机会去玩耍和社会交往,对熟悉的事物更加注意。

探寻 3学期儿童注意的品质与培养

一、名词解释

1.注意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的是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稳定性指的是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或活动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指自觉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活动的不同对象之间,也可以是不同活动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B 3.B 4.C 5.A

3

三、填空题

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2.注意的转移 3.注意广度

4.多动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 5.主动的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学前儿童操作活动的结合。 2.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注意习惯;不要反复向学前儿童提要求;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无关刺激过多、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不善于转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转换;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饮食方面不当。

4. 对学前儿童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学前儿童注意更多的事物;在呈现图画或者教具时候,同时出现的刺激物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范有序,不可杂乱;要采用各种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或者方法,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注意的范围

六、材料分析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

4

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