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6:5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学前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学前班教育是幼儿从家庭开始走向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学前素质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基础素质的教育。学前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的正常发展。幼儿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必须树立起全面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为目标的人才观,立足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下面对幼儿怎样进行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智、体、美、劳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教育目标。五育教育“德”为首,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想品德,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不可能会成为一名社会的有用人才。学前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幼儿品德的活动,其内容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
作做好。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自己洗脸、穿衣等。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学前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对幼儿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上述各方面持续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尤其是在人生的最初的三岁至六岁之间)这一时期,智力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对幼儿来说,培养、发展幼儿的各种兴趣、爱好,培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并使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应是幼儿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已具备了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到六、七岁他们的劳动兴趣更浓,劳动范围更广。通过参加劳动,可以养成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磨练他们的意志。实践证明,经常参加劳动的孩子自立能力强,探索欲望强烈,有毅力,能吃苦耐劳,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让参加
劳动,认为劳动不是学习等错误倾向,我建立起联系家长制度,有计划地对孩子的家务劳动提要求,定任务,并检查落实情况。同时,在学校也要求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浇花、拨草等,同时还开展一些穿衣服、系鞋带等劳动竞赛,尽可能用多种形式保证孩子的适量劳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
四、注重活动教育,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育并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唯一形式,特别是对于学前班幼儿,许多知识、能力培养是来自各种内容丰富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各种活动要求幼儿以整个机体参与,积极投入观察,主动操作和感知,它综合了思维和多种感官的活动,有助于他们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几年的教学中,我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有效地开展了班会、队会、绘画、手工展览、文艺表演、劳动竞赛、各种游戏等活动。幼儿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幼儿的兴趣是丰富广泛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随时随地进行,而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幼儿感兴趣,就应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让其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我经常引导幼儿注意周围所见事物,进行认知教育,如树木、竹子、花草、路牌、商店等,能说出它们的名称;遇到年长者,让幼儿说:“爷爷好!”、“奶奶好!”,进行礼貌教育;有时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感知活动,有些东西可以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加深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