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0:26: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2012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

题分析

导读:本文2012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分析,仅供

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2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分析 台北建国中学 林明进 【整体分析】

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乃针对大学选才取向需要具备特定或特殊语文学习成就和潜能之校系而设计。大考中心所拟定的“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测验目标”,共有五大项二十一小项。首先以表格的方式对照本次试题与测验目标的相对性: 一、语言文字之理解与分析 二、语文信息之评判与应用能力 以下就本次试题作细部分析: (一)特点

1,此次试题,文言文、语体文的占分比例相当,约为55比45。 2,就难易度而言,本次试题简易的占47%,中等的占45%,难度较高的占8%,故整体而言属“中间偏易”的题目。

3,本次试题,题材选自“2006课纲”40篇选文的有:《劝学》、《左忠毅公轶事》、《廉耻》、《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始得西山宴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游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世说新语》、《虬髯客传》、《渔父》、《出师表》、《台湾通史序》、《过秦论》、《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共计十六篇,另外,还有《论语》、《孟子》、《庄子·庖丁解牛》、《左传》、《红楼梦》、《老残游记》、白居易《琵琶行》、陶诗等常见的高中教材选文。

4,在新诗的选材上,则老中青三代诗人的作品均有,如23题。白话散文则偏重老一辈作家,包括第10题台静农的论书画、第24题刘大任的运动文学,形式看似现代散文,但两人都引用了古典作品,作了很好的文白结合,是鉴别度高又有创意的取材。第14、15题的题组则改写自Cabinson Borges作、丁树南翻译的《雨夜》,属翻译小说。

5,非选择题第一大题取材自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要求考生依据王更生提及的“时利”、“义贞”两点,分析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技巧。这种结合课内、课外作品的命题方式,颇具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课本知识,进而深化阅读层次的作用。 6,此次引导写作为“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哲理性极强的命题,应是2003年指考的“猜”、2009年指考的“惑”的变化出题,如此命题可了解学生的生命观、人生哲学。题目平易稳妥,人人皆可下笔,然其中的优劣高下全在个人能力。考生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终身奉行的一个字联结在一起,以说明其中缘由。 (二)缺点

1,部分题目的题干采用否定叙述,如第9与17两题的题干使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用“最不”一词,第13、14题题干则使用“不正确”一词,有违命题原则。

2,题干叙述不明确,如第17题说“最不能互相呼应”,首先“呼应”的定义有很多种,“最”字又表示程度,这都会因个人主观的想法而产生差异。

3,部分选项设计不够严谨,缺乏诱答力,如11、12、13等题。 4,在命题取材上,难易落差太大,如11题的选文属国中程度,过于简单,16、17题的选文又太难,过难过易都会降低其鉴别度。 5.40篇选文有过度集中于9篇文章的倾向,以表格罗列说明: 所以在课内取材上盼能更平均分布于各篇章中。

6,有关非选一的设计,虽然能够提出具体的方向让学生归纳分析,学生也可以借此学习依循规则思考作答,但也因此产生思想的限制,可谓利弊参半。 (三)影响

1,国文科考题侧重阅读理解,而阅读题材包含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故有鼓励考生多方阅读的用意。

2,来自40篇选文的题目比重不少,对于上课认真、用功学习课内教材的同学是一大鼓励,也有助于教师教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55分) 一、单选题(占34分) 1,【答案】(C)

【测验目标】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