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考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3:26: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导论

一、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答: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严格的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二) 正确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

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离开了创新和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会成为抽象的教条和僵死的公式。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开放是生存发展之源,这是行之于宇宙之间的普遍规律。一个事物只有开放,不断地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断地对内在环境进行革新改善,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面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慎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

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第二,实践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一是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二是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三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三,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基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答: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实践需要,因为社会实践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期待通过理论研究和解决,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是对社会实践中问题的研究。

第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指出,“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第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只是一个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秘正在于“以?问题?为中心”。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源于问题,它的发展是因为解答问题,它的停滞是因为忽视问题,它的创新是因为面临老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它的生命力在于准确把握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它的使命始终指向人类的生存和命运问题。这既是“问题”展开的内在逻辑,也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那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而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与人口、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2)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这五个系统构成。

①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大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生产力的要素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运筹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等子系统组成。

②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③上层建筑系统:马克思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④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⑤自然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自然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

(3)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人口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1.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首要要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2.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调解者。3.人是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主体。

自然环境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1.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有直接影响。2.自然环境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相互作用。3.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也有一定影响。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