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之一中外作家及作品介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1:2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升初之文学常识

一、中国作家及作品介绍

1、孔子

(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人。晚年整理《诗》《书》《春秋》等古代文献。并致力于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2、孟子

(前372~前289)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魏、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书中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继承

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并称“老庄”。《庄子》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其后学所作。《庄子》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壮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庄子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4、屈原

(前340~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他出身战国时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文学和政治才能。他所作的《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合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5、韩非

(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国人,原是韩国贵族,是荀况的学生。他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有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 6、司马迁

(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与班固并称“班马”。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

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7、班固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善于作赋,有《两都赋》等。主要作品为《汉书》,开创了断代体史书的体例,创始于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8、曹操

(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死后被他的儿子追尊为魏武帝。他的诗歌有《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诗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 9、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任丞相。作品有《出师表》等。 10、曹植

(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代表作有《七步诗》《洛神赋》等。他的诗语言精练,且辞赋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11、陶渊明

(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著有《陶渊明集》。 12、骆宾王

(约638~?)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人。他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与杨炯、卢照邻、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悲愤之词,代表作有《鹅》《咏蝉》《于易水送人一绝》等。 13、王勃

(约650~676)唐代诗人、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等。他的文章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著有《王子安集》。 14、贺知章

(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他的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15、陈子昂

(661~702)他是唐代诗歌革命的先驱,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

川)人。他提倡汉魏风骨,标举风雅比兴,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糜的文风。他的诗风格多样,或慷慨沉痛,或寄兴幽婉,或激情奔放。他的代表作有《感遇》《登幽州台歌》等。有《陈伯玉集》。 16、王之涣

(688~702)唐代诗人,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的诗善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17、孟浩然

(689~740)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人,他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诗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等。著有《孟浩然集》。 18、王昌龄

(?~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江宁县丞,也称王江宁。擅长七言绝句。他的诗篇大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皆有名。他的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19、王维

(701~761)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有“诗佛”之称。他的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实质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著有《王右丞集》。宋代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