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乐教育的困惑与发展趋势-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我国民乐教育的困惑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民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所谓传统民乐就是指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在传承我国古老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民族团结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乐教育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力量,是中华民族不断超越自我的灵魂力量,是我炎黄子孙打不断的国家情怀。民乐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历代音乐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但可以体现优秀的古老文化,即使在现代生活中他们依旧是永不落伍的经典之作。

但是面对当代民乐教育发展的尴尬现状,我们不能一味地回避,只有正视其中的缺陷所在,才能建立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道路。流行音乐与西洋音乐对民乐发展的冲撞可谓是相当的严重,民乐本身的发展亦是不容乐观,尤其是流行音乐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及每一个阶级里,而我华夏五千年文化中尤为灿烂的民乐却在大众的生活中渐渐地缩小甚至消失。 二、阻碍当代民乐教育发展的因素

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民乐教育体系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甚至由于西方文化的侵略和自身对其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我国民乐教育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民乐教育所涵盖的传统文化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归根究底,是什么

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呢?这已经成为当代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除了无法回避的社会原因以外,学校教育计划理念亦是决定民乐教育方向的重要环节之一。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民族瑰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当代民乐教育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只有找到了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因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出一套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1.西方文化的入侵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中国而言,绝不仅仅意味着被侵略、被欺压的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结束了旧中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迅速入侵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其中所蕴涵的潜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迅速在中华大地开始蔓延。 2.本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与其说社会环境造成当代民乐教育的尴尬现状,不如将视角转向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我国,语数外三大科目无论在学生受教育的哪一个时期都是绝对响当当的大科,而音体美却渐渐被大家所忽视。就学校的整体教育模式来看,自西方音乐进入我国以来,音乐教育的理论根据主要是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创作模式上也是以西方思维为主。在西方音乐横行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民族意识、本土文化何去何从。

当代音乐主要分为三大种类,即外来的西方音乐体系,本土诞生的民族音乐,还有就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而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古老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与智慧的结晶。但是,从当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对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群正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年轻人群,无论是学校教育理念或是社会影响所造成,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我们对于自身本土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就导致了一些宝贵文化遗产的流失。不少人对西方音乐或许还了解一点,谈到民族音乐确实知之甚少。

三、我国民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改革和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多方人士的关注之下会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首先,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内涵,是反映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要想改变民乐逐渐消亡的不合理状态,当务之急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改变教学内容,对中国传统音乐予以重视,对已经设立的与民族音乐有关的系科和课程加强建设,开展民族声乐课、民族器乐课,全面实行民族音乐教育课。除了汉族的音乐教育,还要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内容和分量,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重视。可以在音乐类院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在“中国音乐史”课程中,各地方艺术院校的系科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和民族分布情况,有重点地加强地方乐种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学,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各地师范学校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