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0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

A.绒毛水肿,滋养层细胞增生B.异型增生滋养层细胞浸润深肌层,但可见绒毛结构C.异型增生滋养层细胞浸润深肌层,无绒毛结构,出血,坏死明显D.在胎盘种植部位滋养层细胞浸润肌层,无出血和坏死 (2010年)(分数:4.00)

(1).葡萄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 B. C. D.

(2).绒毛膜癌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B. C. √ D.

葡萄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绒毛水肿,滋养层细胞增生;绒毛膜癌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异型增生滋养层细胞浸润深肌层,无绒毛结构,出血、坏死明显,有时癌细胞大多坏死,仅在边缘部见少数残存癌细胞。

二、 A1/A2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

1.哪种炎症属Ⅳ型超敏反应( )(1998年) A.风湿性心内膜炎 B.支气管哮喘 C.病毒性肝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肺结核病 √

结核病是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

2.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因是( )(2011年) A.受者存在抗移植物循环抗体 √ B.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 C.受者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 D.受者存在抗移植物T淋巴细胞

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与受者血循环中已有供体特异性HLA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Ⅲ型变态反应,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3.在肾移植排异反应中,最典型的Ⅱ型超敏反应是( )(2012年) A.超急性排异反应

B.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 √ C.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 D.慢性排异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或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属于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内,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超急性排异反应属于Ⅲ型变态反应。 4.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管病变的特点是( )(2008年) A.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 B.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C.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D.血管内膜纤维化

考查对排斥反应中血管改变的掌握情况。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在三种排斥反应中,血管病变都很重要。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数小时内,小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数天内,小动脉内膜由于纤维母细胞、单核细胞增生而增厚。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数月以后,小动脉内膜高度纤维化为特征。

5.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血管病理特点有( )(2003年) A.血管内膜纤维化 √ B.血管肌层肥厚

C.血管外膜纤维组织增生 D.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E.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血管病理特点是血管内膜纤维化。 6.狼疮性肾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2005年) A.内皮细胞增生 B.苏木素小体 √ C.上皮细胞增生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巨噬细胞浸润

狼疮性肾炎可以表现为多种病理学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最具有特征的病变是苏木素小体。 7.皮肤活检时,SLE最典型的发现是( )(2004年) A.真皮浅部出血 B.真皮深处出血 C.真皮内色素沉积

D.真皮深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E.真皮浅表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经典型自身免疫病。患者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和抗红细胞、抗粒细胞和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引起的Ⅱ型超敏反应,都参与了疾病的病程。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包括皮肤(面部蝶形红斑)、血管、心、肝、脾、肾、中枢神经系统等。皮肤活检时,SLE最典型的发现是真皮浅表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8.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免疫荧光出现于( )(2011年) A.关节囊内 B.血管壁 C.肾小球壁膜

D.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

约80%的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镜下,表皮常有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等病理改变,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水肿,基底膜、小动脉壁和真皮的胶原纤维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证实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病变特点是( )(2010年) A.浆液性炎 B.肉芽肿性炎 C.化脓性炎 D.慢性增生性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受累关节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细胞增生肥大,为慢性增生性炎。 10.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 )(2006年) A.抗IgGFc片段抗体 √ B.抗双股DNA和Sm抗原抗体

C.抗SS-A和SS-B抗体 D.抗DNA拓扑异构酶抗体 E.抗tRNA合成酶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IgGFc片段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DNA Sm抗原抗体,口眼干燥综合征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SS-A和SS-B抗体,硬皮病较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抗DNA拓扑异构酶抗体。

11.HIV感染细胞时,主要的入侵门户是( )(2007年) A.CD3 B.CD4 √ C.CD8 D.CD20

考查对AIDS病感染细胞分子途径的掌握程度。HIV感染人体后,CIM是HIV进入细胞的受体,所以可以感染所有表达(;D4的细胞,但主要为CIM阳性的T辅助细胞,CD4阳性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CIM阳性细胞受累后,其他细胞如CD8阳性细胞,CD20阳性B细胞等使去T辅助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大量凋亡,造成整个免疫系统的崩溃,是AIDS病发病的主要原因;CD3是全T细胞的标志物,CD8是T杀伤/抑制细胞的标志物,CD20是成熟B细胞的标志物,都与HIV没有亲和能力,不是HIV的入侵门户。 12.Kaposi肉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4年) A.来源于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 B.仅累及皮肤 C.肿瘤边界清楚

D.是由梭形细胞和血管构成的恶性肿瘤 √ E.80%以上艾滋病患者受累

Kaposi肉瘤实际上是低度恶性的血管肉瘤,分为经典型、地方型和流行型。病变开始形成红色、紫红色斑点,进一步发展为斑块、甚至结节病变,表面可发生糜烂、溃疡和出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血管构成。经典型Kaposi肉瘤发生于老年人,主要累及下肢皮肤,进展缓慢,有时淋巴结和内脏受累,预后较好。地方型Kaposi肉瘤发生于南非Bantu地区,其流行区域与Burkitt淋巴瘤相一致,病变主要累及淋巴结,偶尔累及内脏,皮肤较少受累;多数病例呈慢性经过,少数呈急性侵袭性过程。流行型Kaposi肉瘤又称为艾滋病相关型Kaposi肉瘤,约1/4的艾滋病患者发生Kaposi肉瘤,特别是同性恋艾滋病患者Kaposi肉瘤的发生率高达40%。流行型Kaposi肉瘤累及多种器官,如皮肤、黏膜、淋巴结、胃肠道、脑和其他内脏,容易早期播散,进展快。

13.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2003年) A.霍奇金淋巴瘤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Kaposi肉瘤 √ D.子宫颈癌 E.阴茎癌

虽然淋巴瘤、子宫颈癌和阴茎癌都可发生于艾滋病患者,但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 14.子宫颈CINⅢ是指异型增生细胞占据上皮的( )(2007年) A.下1/3 B.下1/3~2/3

C.下2/3以上但未累及全层 D.下2/3以上及原位癌 √

考查常见癌前病变、原位癌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CIN是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英文缩写,在原来的子宫颈不典型增生中,将异型增生细胞不超过上皮层下1/3者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将超过上皮层下1/3但不超过2/3者称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将超过下2/3但示累及全层者称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将累及全层者称为原位癌。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将原轻度不典型增生称为CINI;中度不典型增生称为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统称为CINⅢ。

15.最容易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的子宫内膜病变是( )(2010年) A.不规则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