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小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7:5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治疗:对较小的肿瘤可行下颌吃草菇边缘性切除,以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对较大的肿瘤应该将病变的肿瘤连同病变的颌骨节断性切除,以防止复发。下颌骨切断后,可采用立即植骨,如口腔有继发感染或者软组织不够时,可以采用血管吻合,血液循环重建的组织移植术,或用钛板固定残端,以保持缺隙,后期再行植骨术。对于囊性(壁性)成釉细胞瘤可采用减压成形术,并定期随访。

牙源性粘液瘤:低度恶性,易复发。多见于颌骨,磨牙和前磨牙区,下颌较上颌多见,青年。

血管瘤:特点是可以自行消退,包括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对激素敏感,普洛萘尔进行增殖期治疗,累及 重要部位可以手术进行早期的治疗。消退或治疗后的萎缩性疤痕可用co2点阵激光治疗。 最初表现:杨梅状,毛细血管扩张,周围为白色的晕状区域,发展成红斑高出皮肤表面。

婴儿第四周快速生长,头颈部可引起急性和功能障碍,部分合并感染溃疡出血。4-5月时出现第二次快速增 长。 1年后进入消退期,呈花斑状。完成需10-12年,一般消退不完全,局部遗留色素沉着,瘢痕,纤维 脂肪块,皮肤萎缩下垂。 脉管畸形

静脉畸形:无数血窦组成,体位实验阳性。边界不清,柔软,可被压缩,有时可触到静脉石。主要用硬化剂注射治 疗,如平阳霉素,无水乙醇

微静脉畸形:葡萄酒色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常沿三叉神经分布,与皮肤表面平,边界清楚,不规则,压迫病损, 颜色退去,解除压力,恢复原状。注意:中央型微静脉畸形多数可以自行消退

动静脉畸形:缺乏毛细血管,多见于成人,常发生在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者头皮组织中,病损高起呈念珠状,温 度较正常皮肤高,可触及搏动,震颤感,吹风样杂音,颈部常见颈静脉怒张。治疗主要用经导管动脉 栓塞技术。软组织的弥漫性动静脉畸形,常用无水乙醇栓塞。颌骨的动静脉畸形常采用无水乙醇和金 属圈联合的双介入治疗

淋巴管畸形:分类 1微囊型--皮肤或者年末上呈现单个或者多个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者点状病损,无色,柔 软,一般无压缩性,病损边界不清,有时口腔黏膜淋巴管畸形与微静脉畸形同时存在,出现黄色,红 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管-微静脉畸形。面部,唇部,下颌下区的深部微静脉畸形,常使患处显著肥 大畸形。 2大囊型--一般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液体。透光试验阳性---用手电筒 照射,显示粉红色,能够穿透。平阳霉素硬化治疗

混合型脉管畸形:具备一种以上类型的脉管畸形,如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和为静脉畸形并存,血管瘤和脉管畸形。

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阳性,而脉管畸形则表达阴性,这是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最显著地区别。

神经鞘瘤(可恶变):沿神经轴向两侧移动,但是一般不沿神经长轴活动。穿刺抽出褐色血液液体,但是不凝。 来自迷走神经(术后可能出现声嘶,呛咳)和交感神经(术后可能出现horner综合征)的神

经鞘瘤常位于颈动脉三角区,肿瘤可将颈动脉向外侧推移,触诊可有搏动感,应与颈动脉体瘤 鉴别,超声,核磁等。来自面神经的神经鞘瘤常误诊为多形性腺瘤,若手术中发现肿块与面神 经不能分离时,应该警惕为神经鞘瘤,不能轻易切断。

神经纤维瘤:由神经鞘细胞和成纤维组成。肿瘤血运丰富,不能压缩。治疗时充分备血和选择低温麻醉。颜面部的神经纤维瘤常表现为皮肤呈现大小不一的棕色斑(只要皮肤上的棕色斑块或咖啡色斑块大于1.5cm,有5-6个以上,即可诊断),扪诊时有多发性瘤结节,质较硬。有时结缔组织异样增生出现皮肤松弛或者折叠下垂,面部畸形。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忽大忽小,瘙痒。对放疗治疗敏感。多发性以化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

骨化性纤维瘤: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年人,常单发,以下颌骨多见,x线表现为颌骨局限性膨胀,界限清楚,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病变内可见不等量不规则的钙化阴影。治疗手术切除

鉴别: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育畸形,上颌骨多见,常多发性,x线颌骨广泛性或者局限性延骨长轴方向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膨胀,不便和正常骨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结此案,病变根据含骨量的不同呈现高低不同的阴影,有时呈现毛玻璃样,少数表现为单房性的囊性阴影。治疗一般在青春期后手术

骨巨细胞瘤:易出血,无包膜,典型的x线表现为肥皂泡样或蜂房状囊性阴影。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棕色瘤”鉴别,会有血清学的改变,血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分级:一级--间质细胞疏松,没有核分裂,细胞呈梭形并排列一致,巨细胞数量多,含核也多,属于良性,治疗彻底刮除并且在基底部烧灼或在健康的颌骨组织中切除肿瘤;二级--间质细胞量多而致密,常见间变,核分裂较多,巨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减小,形状不规则,细胞核数量减少,有潜在的恶性;三级--间质细胞极多,排列紧密,排列呈不规则旋涡状,核大而明显间变,核分裂多,巨细胞数量很少,含核少,常在10个以下,属于恶性。二级和三级的治疗之骨质破坏大小做颌骨部分切除,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立即植骨。

舌癌:舌前2/3才是口腔癌的范围!!!!,好发与舌缘>舌尖>舌背。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生长快,发生早期的淋巴结转移。波及舌肌,舌运动受限,说话,进食,吞咽困难;蔓延至口底和下颌骨,全舌固定;向后侵犯腭舌弓和扁桃体;侵犯舌根或继发感染发生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耳颞部及整个同侧的头面部。 淋巴转移途径:1淋巴结转移常在一侧,但是发生于舌背或者越过舌体中线可向对侧转移 2位于舌侧缘向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上,中群转移 3舌尖部可向颏下或者直接进颈深种群淋巴结。 4远处转移一般到肺部 治疗:综合疗法为主。

早期:手术根治,颈部行I期或II期颈清术,也可密切随访。

晚期:先行诱导化疗,再手术,术后放疗。波及口底和下颌骨,施行一侧舌,颌,颈淋巴联合清扫术,若对 侧有转移,则双侧颈淋巴结清扫。 舌尖,舌背和舌前2/3边缘部位小而分化好的肿瘤,可采取包括正常组织在内的局部手术切除或者低温治疗。 切除范围超过1/2的舌体应做I期舌再造手术。

颊粘膜癌: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生长较快,深层浸润,可波及上下牙龈,颊部皮肤,颌骨,软腭,翼下颌韧带。 淋巴结转移:面淋巴结,下颌下,颈深上淋巴结,腮腺淋巴结。远处较少

治疗:小的鳞癌可用放疗。大的或对放疗不敏感的,外科。术前可用化疗。波及颌骨,并有颈淋巴结转移时, 颊颌颈联合根治。不能拉拢缝合时,可用颊脂垫,带蒂皮瓣,游离皮瓣修复。 牙龈癌:下牙龈多见,男性多见。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所以对放疗治疗不敏感。远处转移少见,下颌牙龈 转移较上颌早。可侵犯牙槽突,上颌窦,磨牙后区,咽部,腭。

治疗:早期下颌牙龈癌仅波及牙槽突,将原发灶和下颌骨作方块切除。若侵犯较广,进入颌骨,将原发灶和下颌 骨部分或一侧切除。同期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上颌牙龈癌作上颌骨次全切。已波及上颌窦,考虑一侧上颌骨全切。不做同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 后随访,若有转移,则做。

腭癌:仅限于硬腭!!硬腭癌以来自唾液腺者多,鳞癌少见!!!。硬腭的鳞癌分化好,手术或低温治疗。有转移才行 颈淋巴结清扫。 口底癌:早期常发生于舌系带的一侧或者中线两侧,转移率高。若波及下颌骨或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应试行口底部, 下颌骨,颈淋巴结联合根治术。

唇癌:发生于唇红缘的癌,多发生在下唇,下唇癌常向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转移;上唇癌常向耳前,下颌下和颈淋 巴结转移。上唇癌较下唇转移早,且多见。治疗:无转移的唇癌可行选择性一侧或双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 清扫。

口咽癌:包括舌根部(舌后1/3),会厌谷,口咽侧壁(含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口咽后壁,软腭,腭垂。治疗 以放疗为主。

皮肤癌:以基底细胞癌为主,预后良好。治疗主要用平阳霉素,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鳞癌,基底细胞对放射治疗不敏 感,鳞癌做广泛性切除,边缘距离肿瘤边缘1cm以上,基底细胞癌可以稍保守。大面的病变时,先用放疗 是病变范围缩小,再行手术治疗。

上颌窦癌:临床表现(重要):

肿瘤发生在上颌窦内壁时,出现鼻阻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症状。 上壁时,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

外壁时,面部及唇颊沟肿胀,以后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则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后壁时,侵入翼腭窝,引起张口困难 下壁时: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

晚期可以发展到上颌窦任何部位以及筛窦,蝶窦,颧骨,翼板和颅底部。 中央型颌骨癌:下唇麻木首先出现。

肉瘤的共同表现:表皮或者黏膜血管扩张,多呈现实质性肿块,一般较少淋巴结转移,血液转移多见。年轻人。 恶性淋巴瘤:预后良好,对放疗和化疗均有良好的反应

浆细胞肉瘤:局部剧烈疼痛时主要症状,初期为间歇性疼痛,随后为持续性,休息可以缓解,劳动后加剧。 恶性黑色素瘤:冷冻下活检。治疗程序:冷冻治疗首选,化疗,颈部选择性或治疗性清扫术,免疫治疗。

看看p337,癌症的分期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炎症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唾液腺结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舍格伦综合征

唾液腺瘤样病变 唾液腺粘液囊肿 腮腺囊肿 唾液腺良性肥大 唾液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 粘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唾液腺炎症包括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金葡感染常见。1严重的全身疾病,抵抗力下降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腹部大手术后,故又称为术后腮腺炎,唾液分泌减少。3腮腺区损伤和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临床表现:常单侧受累,双侧少。早期,症状不明显,腮腺区肿胀明显时才能引起患者注意,此时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红肿,疼痛。炎症未能及时控制,则进入化脓,腺组织坏死期。疼痛加剧,持续性疼痛或者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重的肿胀更为明显,耳垂上抬。进一步发展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有轻度张口受限。导管口红肿,可有脓液流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到40摄氏度,脉搏,呼吸增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形成脓肿后,不易扪及波动感。脓液穿破腮腺包膜后,可以向外耳道,翼腭凹,咽旁间隙,咽后间隙,颈部间隙,颅底扩散。有时可能因为肿胀压迫,造成暂时性面瘫。

鉴别:流行性腮腺炎,咬肌间隙感染(有牙痛史,分泌液清亮)

治疗:针对发病原因 选择有效抗生素 其他保守治疗 切开引流(指征:1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2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有脓液 3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除,全省中毒症状明显)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临床表现:年龄自婴幼儿至15岁均可发生,5岁左右最常见。腮腺反复肿胀,不适,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挤压腮腺课件胶冻样液体流出,少数有脓肿形成,持续一周左右。年龄越小,间歇时间越短,越易复发。

诊断:腮腺造影和临床表现。患儿双侧或单侧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有脓液或者胶冻样分泌物。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大多数在青春期后自愈。常规双侧腮腺造影,可显示末梢导管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和腺内导管无异常。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病因:智齿萌出,不良义齿,导管口黏膜被咬伤,愈合后瘢痕,少数有导管结石或异物。

临床表现:男性,中年多见,多因腮腺反复肿胀就诊。轻微疼痛,进食时,肿胀,部分患者进食不肿胀,晨起时腮腺区发胀。临床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腮腺轮廓,中等硬度,导管口微红肿,挤压可有雪花样或蛋清样唾液流出,有

时可见粘液栓子,病程久,可在颊粘膜下扪及粗硬,呈条索状的腮腺导管。

诊断: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进食肿胀史,挤压腺体,腮腺导管口流出浑浊液体,有时可在颊部触及条索状导管。造影:主导管,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部分伴有点状扩张,但均为现有主导管扩张,延及叶间,小叶间导管后,出现的点状扩张。

鉴别: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叶间,小叶间导管无变化,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

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中年女性,眼干口干以及结缔组织病,造影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特征性改 变,组织病理表现不同。

唾液腺结石和下颌下腺炎

唾液腺结石病:是在腺体或者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些列病变,主要发生在下颌下腺,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炎症。 下颌下腺好发的原因:

1) 下颌下腺为混合型腺体,分泌的唾液中富含黏蛋白,叫腮腺分泌液粘滞,钙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易沉积。 2) 下颌下腺导管由下向上走形,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

易使唾液滞留。 临床表现:

1. 进食时,肿胀,有时疼痛剧烈,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并发射至耳颞部或颈部。停止

进食后,能自行恢复,疼痛消失,有时可持续数小时,甚至不能完全消退。 2. 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有脓性分泌物

3. 导管内的唾液腺结石,双手触诊可以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4. 唾液腺结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验证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 治疗:保守治疗 取石术 碎石术 腺体切除术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部皮肤。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外伤是主要原因。包括腺体瘘和导管瘘。

腺体瘘:腺体区皮肤有小的点状瘘孔,周围有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一个或者多个腺小叶的分泌管。清亮液体。 导管瘘:完全和不完全,前者指唾液经瘘口全部流向面部,口腔内导管无唾液分泌;后者为仍有部分流入口腔。 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糜烂。

治疗:腺体瘘唾液分泌量少新新鲜创口直接加压包扎。陈旧者用电凝器烧灼瘘管和瘘口,破坏上皮,加压包扎,同时用副交感神经抑制剂阿托品,限制唾液分泌,饮食避免酸性和刺激性食物。若失败,进行手术。新鲜的导管吻合,改道,再造,结扎,腮腺切除。

舍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表现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口腔黏膜和结膜干燥,并颁发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外分泌腺体自身者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病者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主要症状有口干,眼干,唾液腺和泪腺肿大,严重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肝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严重内脏病变。

1眼部表现:干燥性角膜炎,结膜炎。异物感,烧灼感或摩擦感,畏光,疼痛,视物疲劳。少泪或无泪。

2口腔表现:舌,颊及咽喉部烧灼,口腔发粘,味觉异常,严重者语言,吞咽和咀嚼均有困难,检查可见黏膜干燥,口底唾液池消失,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为镜面舌。龋齿发病增加

3唾液腺肿大:多为双侧腮腺肿大,弥漫性,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质实感无压痛。 4其他外分泌腺个受累表现:除唾液腺和泪腺以外,上下呼吸道分泌腺和皮肤的外分泌腺均可受累。鼻腔粘膜干燥结痂,甚至鼻中隔穿孔。声音嘶哑和慢性咳嗽

5结缔组织病:约一半的病人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0%的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6其他并发症:肾小管酸中毒,中耳炎,重症肌无力等。 诊断

施墨实验:用于检查泪腺分泌功能。用5mm×35mm的滤纸条,至于睑裂内1/3和中1/3交界处,闭眼夹将5min后检查滤纸条的润湿长度,低于5mm者为泪液分泌减少。

唾液腺造影或核磁共振:主要表现为唾液腺末梢导管扩张,排空功能减退。

唇线检查

结节性舍格伦综合征可恶变

唾液腺瘤样病变

唾液腺粘液囊肿病理分为:潴留性和外渗性 临床表现

粘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和舌尖腹侧,囊肿位于黏膜下,半透明,淡蓝色的小泡,黄豆至樱桃大小,质软而有弹性,易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愈合后可再次形成囊肿。 舌下腺囊肿:

1单纯型:大多数,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囊肿浅紫蓝色,柔软而有波动感。囊肿常位于一侧,有时可扩展对侧,使舌抬起, 状似“重舌”。破溃后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愈合后可再次形成。巨大的囊肿可以影响发音,吞咽和咀嚼。 2口外型:囊肿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肿物稍大。穿刺。。。 3哑铃型:上述两者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和下颌下区均有。

鉴别:口底皮样囊肿:口底正中,边界清楚,囊壁厚,囊腔内含有半固体状脂性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感,压缩性凹 陷。表面颜色和黏膜相同

下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课件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红色清亮,涂片可见淋巴细胞。 治疗:切除舌下腺,残留的囊壁不会复发。

唾液腺肿瘤

腺体越小,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

沃辛瘤,嗜酸性粒细胞腺瘤,小跑细胞癌,唾液腺导管癌,上皮-肌上皮癌多见于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多见于腭部小唾液腺;管状腺瘤多见唇腺;磨牙后区常见粘液表皮样癌,舌下腺一般为腺样囊性癌。 腮腺肿瘤最常见,肿瘤中沃辛瘤最多,其次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少见 成人唾液腺肿瘤常为良性,儿童唾液腺肿瘤恶性多于良性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禁止做活检,因为无论良恶性都有转移的风险。

多形性腺瘤:临界瘤,可恶变。生长缓慢,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结节状,高处较软,抵处较硬,一般可活动。易复发 不能做单纯的剜除术,而应从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的切除。 沃辛瘤:吸烟,老年男性,腮腺下极,消长,多发,腺体迷走到神经 粘液表皮样癌:表面黏膜呈浅蓝色,女性,腮腺多,小腺体---磨牙后腺 腺样囊性癌:沿神经扩散,淋巴转移低,血管转移高,最常见转移为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