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9:0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进入壁垒: 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是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4.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5.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活动中对产权保护的要求导致了人们对消极(守夜人)政府的需求。②对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方面(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垄断等)的克服导致了人们对积极政府的认同。

③对经济长期的稳定与发展的渴望推动了人们对政府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进一步扩大的接受。 ④对理想和意识形态的追求是人们对经济中的政治化的活动进一步认可的基础。 这些方面的认识为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基础。 3、答案要点(1)产业政策的基础是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2)产业政策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活力

(3)产业政策的推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当进行论述) 4、答案要点:(1)集群内企业生产成本优势;(2)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优势;(3)区域网络优势;(4)市场竞争优势;(5)区域品牌优势;(6)产业集聚的创新优势。

5、答案要点:单个企业独立创建国际品牌困难大、时间长、成功概率小。而“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和直接,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品牌效应难以持续,“区域品牌”更具有持久性,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区域品牌是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区域品牌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产物。因此,产业集聚发展初期,集聚优势效益提升显著。产业集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

6、答案要点: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1) 创造性;(2)风险性;(3)连续性;(4)跳跃性;(5)规模型;(6)动态优化性;(7)效益性。(简要论述各特征)

7、答案要点:战略联盟主要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的事业

5

部门),为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如共同拥有市场、合作开发技术、共同使用资源等),通过一定的方式(股权方式、契约方式)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资源(如技术、资本、人才、信息、时间、空间等)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或组织安排。它的特征主要有:(1)联盟组织的松散性;(2)联盟内合作与竞争共存;(3)企业行为的战略性;(4)企业地位的平等性。

8、答案要点: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技术水平和不同的市场需求决定的各个产业的最佳企业规模是不同的。确定企业最佳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成本法 ;(2)工程技术法 ;(3)生存技术法。 成本法是比较不同规模最佳批量的平均成本。不同规模企业都有自己的最佳批量。比较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在达到最佳批量时的平均成本,就可以选出资源利用效率最佳的规模。其计算公式如下:

AC=(FC+VC)/Q

式中:AC表示最佳批量的平均成本;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可变成本;Q表示最佳批量。

工程技术法又称技术定额法。它根据基本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来确定规模成本曲线。 生存技术法 是美国学者斯蒂格勒提出来的。他认为,根据上述两种方法测定最佳经济规模,常常会由于数据资料难以获取而不可行。而用生存技术法较易解决上述问题 。它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厂商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其过程:先把一产业的厂商按规模分类,然后计算各时期各规模等级的厂商在产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如果某一等级的厂商所占的生产份额下降了,说明该规模效率低,一般来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越快。

9、答案要点:(1)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定价行为,包括阻止进入定价行为、驱逐对手定价行为、价格协议行为、价格歧视行为等。(2)以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基本内容的非价格行为。(3)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10、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国际比较法——将“标准结构”作为参照系,与某一被判断的结构进行比较。影子价格分析法——用各产业部门的影子价格与其整体影子价格平均值偏离程度来衡量。需求判断法——判断各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相应的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是否相符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答: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1) 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 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 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 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2.答: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个潜在进入者。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进入者n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3.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1)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6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4. 答: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5.答: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1、(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 (1)绝对集中度指标,(2)H.H.I即H指数,(3)E.I即E指数,(4)R.I亦称罗森布拉斯指数,(5)CCI通常也称为包括性集中指数。

(二)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1)相对集中度指标,(2)相对熵,(3)剩余。 (三)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 (四)反映共谋潜力:(1)绝对集中度差分,(2)相对集中度差分。 2、(1)规模经济壁垒(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3)必要资本量壁垒(4)网络效应壁垒(5)产品差异化壁垒(6)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3、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横向并购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 (2)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

4、(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3)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4)产业发展的效率

5、传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技术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

现代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新区位因素。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1、答案要点:首先说明什么是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增长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 就业弹性基准就是选择就业弹性系数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探讨经济发展不同的阶段,就业弹性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的速度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扩大在生产方式来完成。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投入的劳动数量大,因而,就业弹性水平通常较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纵深发展,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技术进步,此时就业弹性下降。

探讨我国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丰富,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2、答案要点:

首先阐述SCP范式,结构决定行为,进而行为决定绩效。

选择某一行业来进行分析,比如电信行业,分拆以前,独家垄断的结构,导致了垄断的行为,行业获得高利润。分拆以后,引入竞争,开始采用竞争行为,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

还可以选择电视机行业、汽车行业等进行分析。

3、答案要点:论述梯度转移模式的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说明低梯度地区(西部地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