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1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信阳市商城县苏仙石中学的陈文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它选自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

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同时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可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的认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

特征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

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

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依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能更好的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和难点:

重点: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抓住判定方法的条件,通过已知条件的分析,

把握图形的结构特点。

难点: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关键点:利用经典题目特别训练,并辅以课件的演示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是《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相似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已充分经历了猜想,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过程。本节主要进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证明过程中需要添加辅助线,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需要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构造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完成证明。

2、教法分析

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多样的教法必带来多样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转化教学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把问题从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复杂转化为简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启 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为九年级第四章第五节内容,要求学生将已有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知识储备灵活运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猜想-实践-证明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数学类比的思想方法,并学会选择最优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学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进行新课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探究学习,感悟新知

探究1

多媒体展示探究1,引导学生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带领学生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熟悉证明文字命题的基本步骤,同时通过分析问题,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1

2

已知:如图,∠ABD=∠C,AD=2, AC=8,求AB.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定理1:两角对影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探究2、3

课件展示探究2、3,学生分组讨论,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老师展示证明的全部过程加以矫正。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探究1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因此,探究2、3处理起来应该很顺利,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巩固训练2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AB=6,BC=4,AC=5,CD= 7 ,

2求 AD的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定理1、2、3。

第三环节:达标检测,反馈提高

练习:

设计意图:学以至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