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59: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 1、确定南北极:

⑴、侧视图:一般说来,上北下南。 ⑵、极视图:

①、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②、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度减小方向一致。 2、确定方向:

⑴、经线指示东西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东,与自转方向相反为西)。 ⑵、纬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为北方,指向南极为南方)。 3、确定经线和纬线:

⑴、数字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 ⑵、数字往自转方向减小的是西经。 ⑶、数字往北极方向增大的是北纬。 ⑷、数字往南极方向增大的是南纬。

⑸、东西两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⑹、西经20°往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东经160°则正相反。 4、确定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圈)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夜为昏线。 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昼为晨线。 5、确定日期和季节:

⑴、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极夜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 ⑵、南极圈内极昼,或北极圈内极夜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圈)与经线重合,或北极、南极无极昼极夜为春分或秋分,日期分别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6、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一天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点,但在某时刻只能直射其中一点。 直射的经线:

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度数,也就是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⑵、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在地球上与该经线背对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 直射的纬线:

⑴、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⑵、南极圈内极昼或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或晨昏线(圈)与某一条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赤道。

⑷、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在赤道。 7、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一般要参考下列几点的地方时。

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为6点。 ⑵、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为18点。 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⑷、背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 8、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分成昼半弧和夜半弧。

⑴、昼半弧长短决定昼长,夜半弧长短决定夜长。

⑵、昼半弧占所在纬线的几分之几,则昼长相应占24小时的几分之几。夜长同理。 ⑶、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⑷、南北半球同纬度数的两条纬线昼夜状况相反,北半球同纬度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⑸、弧长15度,对应昼夜长短为1小时。 9、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

⑴、春分时,直射点在赤道,直射点北移,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⑵、从春分到夏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⑶、夏至时,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移停止开始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⑷、从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⑸、秋分时,直射点在赤道,直射点南移,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⑹、从秋分到冬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⑺、冬至时,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移停止开始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⑻、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10、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⑴、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⑵、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⑶、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⑷、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⑸、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⑹、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11、确定太阳高度: ㈠、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⑴、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⑵、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⑶、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㈡、正午太阳高度:

⑴、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⑵、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⑶、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㈢、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⑴、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⑵、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⑶、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⑷、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12、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⑴、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⑵、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⑶、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⑷、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⑸、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光照图的判读 ⑴光照图的判读要求

①了解图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其经纬网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特点;

③了解时区、日界线的划分和区时的概念; ④关键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晨昏线位置。 ⑵光照图的重要的点、线、面 点:球心、南北两极点、太阳直射点;

线:南北回归线、赤道、南北极圈、地轴、各条经线(尤其是0°经线和180°经线)、晨昏线、太阳光线(尤其是直射点的太阳光线); 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

⑶光照图上点、线、面的关系(几何关系) ①地轴、直射点太阳光线一定通过球心;

②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即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呈23026/的夹角; ③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④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⑤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互垂直;

⑥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出现极昼或极夜);与赤道平分(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距180°—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⑦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也永远位于极圈内;

⑧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计算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即判断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如果与各纬线垂直时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天昼夜平分。 ⑷光照图上的数量关系

各经线纬线的度数、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各条经线的地方时和各时区的区时、各纬线的弧长大小、球面上各点的经纬度位置等。

⑸光照图上的动态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季节变化,南北极圈内产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⑹光照图的类型

平面图:赤道侧面光照图(昼夜、全昼、全夜、部分昼或部分夜)、极地光照图(全部、部分)、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 立体状图:真正的立体光照图较少,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有立体感; 地图式光照图:通过一定的地球投影的经纬网地图上作出晨昏线的图。

⑻光照图作图:

作太阳光线:过球心作与晨昏线垂直的线,即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直射点太阳光线。 作晨昏线:夏至、冬至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赤道上晨昏线相距180°,并与太阳光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