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2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颅骨凹陷性骨折

(2016年版)

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 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

(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

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

(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或3D成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

(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5cm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0.5cm,同时存在局灶症状或引起颅内压增高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

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4.合并脑损伤或凹陷面积大,导致颅内压增高、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出现脑疝征象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5.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骨折者,行手术清创及骨片清除术。

6.手术风险较大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7.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行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2.902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诊断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诊断,需要优先于凹陷性骨折处理者,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