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5:3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深挖潜掘拂去“千秋雪”旁敲侧击吹来“满堂春”

——同课异构(口语交际)课堂纪实

说到口语交际,许多语文老师都会摇头,因为相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来说,组织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在有点困难,仿佛是堆在老师们额上千秋未化的积雪,原因有二:其一、对与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二、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很难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基于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我们还是要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周三,在小高语文教研组的组织安排下,我在全段语文老师面前上了一节教研课,主题就是口语交际,课程进行得很顺利,通过这节课,或许让我们对如何有效推进口语交际教学,有了些许认识。

对于“理想”这样一个既抽象又模糊的词语,许多同学都表现的理屈词穷、束手无策。如何让学生敢于、乐于最终善于表达自己的理想,导入激发很重要。一首配乐诗朗诵《理想》让同学们对理想不再陌生,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诠释着何为理想,一句句隽永的诗句表达着理想的真谛,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诗歌的引导下,我相机提问:“理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引发共鸣,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谁能告诉我,周恩来的理想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我从大家所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深入浅出,如话家常。看似

不经意的一问,实则将大家的注意力水到渠成地引入下一个环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在已有范文的引导下,同学们相互交流,很容易地说出了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伺机让同学们相互评价,从“听、说、想”三个维度让同学们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标准,并作出指导,充实而不呆板,恰到好处而又务实高效。

“一个理想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理想就是一份值得期待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只用来观赏的,我们的理想是要我们去追求、去实现的,而要实现理想就离不开辛勤地付出。同学们,课文《灯光》中,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郝副营长都做了哪些付出?”多么优美而又耐人寻味的一段话,背后隐藏的却是老师的独具匠心,我在指导评价同学们概括课文内容的同时,顺其自然地抛出第三个问题——“你们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又准备如何去努力呢?”真是循循善诱,环环相扣。

“要实现理想,自然离不开行动。但还需某种精神”,我在结尾处插入马云、崔万志、李中华的相关视屏,他们或是富可敌国的商界领袖,或是身残志坚的励志达人,或是敢于冒险,勇于突破的航天英雄,他们在享受他人顶礼膜拜,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其实也不过是一凡人。一定说他们有何不同,那就是他们身上坚持不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榜样的力量。分享心得体会,总结撼人心魄的精神。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有的放矢。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充满

尊重、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充满差异性。整节课的过渡衔接自然紧密,不时妙语连珠。课堂氛围的把控上张弛有度。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整节课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身,既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看似“匆匆忙忙”,实则从从容容,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叶圣陶老先生曾对“语文”的内涵作过如下的阐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的“语”,不是指死的语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运用的活的“言语”,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语;“语文”的“文”不是死的,孤立的文字,也不是狭义的“文学”作品,而是指应用于日常书面交往的书面言语;而且口语还是书面言语的基础、根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口语交际能力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一样,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节课,也许能让我们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小学高段宣传组:常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