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20:4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一)

摘要]审计风险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凭空捏造,也不能改变它存在和发生的条件更不能完全消除它。文章拟就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展开分析,进而对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审计风险特征成因对策

所谓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审计实务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有时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和判断审计事项,以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提示出来,从而受到有关人的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等。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我们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既然审计分析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被消除的,那么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下面将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它的成因,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审计风险的形成。

1.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特别是行业和环境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和业务性质;(3)审计对象十分复杂,审计内容特别广泛。

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这种状况常常使人们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这种认识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2)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难以使所有审计人员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3)管理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变动:如果一个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或者领导层更换十分频繁,那么当中存在的错漏报可能就会变大,注册会计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4)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的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 二、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1.完善效益审计法律规范体系。首先,要在《审计法》和相关法律中确立效益审计的地位,把效益审计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效益审计制度化;其次,要在现有审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在以往审计中取得的效益评价的经验,吸取当前效益审计的理论

研究成果,制定系统、全面的效益审计准则;再次,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即从理念层面规避审计风险。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以便能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益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素质应该是综合素质,包括“德”与“才”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