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48: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
语文是以语言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因此,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一定要讲得精,点得实,引得活,练得巧。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细心品析,仔细揣摩,一定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意外的收获。
小学生的点滴语文知识主要是从词句中获得的。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品词析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有时候,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就是整篇文章的文眼,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或词语展开阅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品词析句在阅读中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感悟词句,使其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为目的而进行词句训练呢? 一、善于结合语境
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最美丽最灿烂的就是汉语,它以其深刻的富于变化的奇特魅力吸引着我们。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
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品味和揣摩,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中的“才”字,与“从发起冲锋到结束,才二十分钟”中的“才”字,意思是不同的。前一句话中的“才”字,表示烧的时间很长,表现了邱少云同志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充分表现了他英勇顽强,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后一句话中的“才”字,却表示时间很短,突出地表现了战士们在邱少云同志精神的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同一个“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感情不同。巩固课上,可以指导学生用“才”的这两种不同用法各造一个句子,从而加深学生对“才”字的理解,体会用词造句的妙处。
二、合理运用比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我们可以变换相应的内容,营造新的语言环境来比较、体味。 (一)换词比较
替换句子中的字词,把替换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能清晰地展示被换字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语言的分寸感。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
屋子。” 在指导理解时,我抓住了一个“堆”字,“堆”是什么意思?学生心里明白但嘴里说不出。我们便问学生,把“堆”换成“摆”行不行,学生思考后说不行,并体会到“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搁在另一层上面,说明了数量之多。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一个“堆”的挖掘,带起了学生对整句话的理解,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实现了从词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
通过换词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时,多进行替换字词的训练,对于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二)换句比较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中最后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俩谁也舍不得谁。
(2)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和闰土依依不舍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