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8:58: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师精编 精品说课
就本课内容,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伟大的意义。
(2)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3)掌握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4)了解和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4)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从共产主义运动角度导入俄国的十月革命,让情境走进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以疑导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
3.运用导学案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疑、讨论、探究,教师参与答疑,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4.讲解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难点问题.
三、说学情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名师精编 精品说课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列宁和斯大林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措施和影响;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为了让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我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对比,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做法是符合苏俄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评价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学生不怎么了解,我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每个知识点都由情境导入,学案概括,提出问题,课堂讨论,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进入教学设计部分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在讲述时我先提出问题(背景、概况)然后学生回答,再让学生讨论意义。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它不仅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也给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2.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讲述新经济政策时,我通过导学案提出问题(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这一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激发出来,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关于苏联的成立,从时间、原则方面讲述苏联的成立,引导学生回忆苏联国家名称的变更。
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个重点,我首先设计了问题一: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让学生回答,引出历史背景,斯大林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措施,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述农业集体化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认识到强迫让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所产生的弊端。再对比我国实施的一五计划,让学生体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本课的难点。出示邓小平对两位领导人进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不同看法的材料,并提出问题“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其目的是肯定了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好处(符合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实际相结合,至今任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教师提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背景?让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体会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计划经济弊端。通过读“斯大林模式”利弊,,提出问题:“斯大林模式”给我们什么教训?锻炼学
名师精编 精品说课
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4、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我又设计了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实质、影响,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5、反馈总结:
教师小结: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世界意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曲折性,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由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让学生体会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学生说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从而达到“以史明理”的目的。
6、课堂练习(抽取基础闯关、综合演练当中的部分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