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1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琪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3期
【摘要】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度建设的不完整、不规范,经营管理的成本高,结算体系不完整、结算渠道单一,信用社的地位已经名不符实,信用社仍需要深入体制改革,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低等。本文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这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转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困境,实现农村信用社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信用社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现状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成立多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紧紧抓住了改革的机会,各项工作截至2012年年末,全省农村农信系统资产总额3103亿元,较年初增长50%,列全省商业银行之首;各项存款1786亿元,列全省商业银行第二位;各项贷款1159亿元,居全省商业存款贷款第一位,规模的扩大充分满足了吉林省“服务三农”的贷款需求。自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全省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多年的历史包袱和潜在的风险在逐步的化解,产权改革在有序推进,服务地方能力在显著增强,吉林农信正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同心奋斗,聚力拼搏的可喜局面。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有着60年发展历史的金融机构,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以打造“农民致富的身边银行、县域发展的主力银行、居民兴业的社区银行”为目标的地方性金融机构,60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吉林”战略目标,经营规模快速增长,支农力度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农村资金的“输血机”,农业发展的“奠基石”,农民致富的“助推器”,在业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业绩:
三个最大:资产规模、贷款规模、支农力度。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资产总额3013亿元,列全省商业银行之首;各项贷款余额1159亿元,列全省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第一位;支农贷款余额574亿元,占全省各金融机构的45%。
三个最多:网点个数、员工数量、客户群体。星罗棋布于全省城乡网点1600多个,占全省各金融机构的35%,形成了全面覆盖,布局优,功能全、形象好的网点服务体系;22000名吃苦耐劳的员工,占全省各金融机构的27.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个最全:信贷产品最全,支农服务功能最全,创新发展方式最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将坚持股份制方向,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县域发展生力军作用,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励志创新,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吉林农信事业全面振兴。 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仍需要深入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市级法人体制以及由省级政府管理本辖区内的农村信用社。省级信用社是由县级法人集体出资组建的事业单位,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责,但大部分地区的省级信用社都变成了县级法人信用社的上级部门,甚至控制其重要人事的调动和管理人员的任命,存在很强的上下级执行色彩。
造成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不完善的原因是,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改革成本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地方政府理所当然的认为农村信用社是其下属机构。同时,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都有自己的金融偏好。对汇丰信用社的调研情况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一年以来,省级信用社下达了一系列的指标,并且与员工的工资绩效挂钩。所以,信用社的大部分工作是根据省级信用社的方针来进行的。
目前在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中,省级信用社处于强势地位,使地方信用社的效率低下,当前中央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指导、日常结算和窗口指导等。银监会主要负责合规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办法等。省级信用社负责行业的管理工作,但在监管过程中,银监会和省级信用社的监管出现重叠现象,现场检查比较频繁,使地方农村信用社陷入难以应付的局面,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正常业务的展开。
(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和内部治理需要深化
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产权和引进民间投资,虽然县级法人信用社已经全面建立,产权改革也得到了初步实现,但并没有实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民间资本流入以后,由于股权所占比重很低,使其对公司治理和信用社的日常运营漠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这种产权所换取的优先贷款权,这就使社员大会和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鉴于各地区差异化的经济总量和经营方针,农村信用社在业务规模、人员构成方面差异很大,中小规模的农村信用社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落实三会制度的确值得深入探讨。 (三)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用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改变了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的亏损局面,完成了农村信用社的再建造,虽然三年来农村信用社持续盈利,但农村信用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调研的数据显示,即使采取贷款终身追究制,但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仍然有很大的风险。究其原因,第一,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比较低。第二,农村仍然是金融资金的风险集中地。另外,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展开比较困难,收入结构中利差收入所占比重很高,很容易受到资金规模的影响。 (四)制度建设不完整、不规范
一是农村信用社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操作流程,内控管理松懈,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差,给不法之徒进行金融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村信用社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剧了道德风险和资产风险。三是贷款难以落实抵押担保等贷款保障措施。按照现行的《担保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及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均不能用于贷款抵押。因此,许多借款人根本就拿不出符合条件、可用于贷款抵押的物品,造成大量贷款没有抵押担保,有的即使办理了抵押担保手续,也是徒有虚名,实际上等同于信用贷款,信贷资产质量难以保障。 (五)经营管理费用大、成本高
一是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点多面广,规模小。农村信用社所吸收的资金主要是农村群众的零星存款,融资渠道单一的。各项存款中定期存款占60%左右,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高成本存款占比高,资金成本高;而贷款结构中,又以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为主,这种资产、负债结构配置的失调必然导致经营成本的相对升高,经营效益低下。二是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小额贷款为主,分散到千家万户,经营管理费用大,其库存现金占压,运销费用开支、资金结算及各项营运成本等均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众多法人分散弱小,增资扩股渠道单一、狭窄,资本金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解决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行程序
一是要对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提供各种服务按岗位制定出明确而清晰的顺序、内容、标准和方法,对每个部门或岗位的活动做出具体要求,说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保证各项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有组织进行,对各项工作和业务的实施有效控制、堵塞漏洞,防范经营风险。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岗位责任制,健全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相互监管制约。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各信用社内部状况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督促信用社主任狠抓内控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中。四是加强稽核工作力度,杜绝违章不纠现象,对出现违章、违纪者要严肃查处,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职工充实到稽核队伍中来。 (二)严格控制确保经营效果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