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修养 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12: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礼仪修养》教案

第一单元 追根朔原,走进礼仪殿堂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知识目标 汽修1721-1725班 2017年9月 学习领域 课型 汽车维修中级工 新授课 主讲教师 授课地点 向本琼 教学楼 §1-1 中华名族,礼仪之邦 1、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礼仪的起源、含义和特征。 2、学生能掌握礼仪的作用和原则。 1、 根据内容,学生能区别礼仪、礼貌、礼节的不同。 2、 根据礼仪原则,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通过学习礼仪修养,能提高个人素质,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促进社会文明 。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型 教学课时 教学用具 礼仪的含义、原则 礼貌、礼仪与礼节相互关系的正确区别 讲授法、讨论法 新授课 两课时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查考勤、组织教学 清点班级人数并记录与教学日志,有异动情况上报班主任及教务处。 教学 师生活动 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抽选2名同学回答,最后老师解析。 讲授法 设计 意图 让学生的思绪尽快回归到课二、复习上堂课内容 【老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讲了我们开学的第一堂课,请问上节课我们讲解了哪些内容? 【老师解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个方面是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知道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上课要养成的好习惯;第二个方面是给同学们讲解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重点的章节;第三个方面是给同学们1

三、新课引入 说明了本学期的学习方法,要以工匠的精神来严格的要求自己;第四个方面是给同学们说明了本学期的学期成绩,特别是强调了平时成绩;最后一个方面是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吗? 老师讲故事并提问,让 讲授法 讨论法、讲授法 堂 让学生理解礼仪非常重要 礼仪具有悠长的历史 三、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先给同学们讲两个故事,同学们听完故事以后说说你的想法。 【故事一】 一位欧美的先生来到中国,在一个宴会上他结识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为了赞美这位姑娘,这位欧美的先生说:“这位小姐你好漂亮”。这位姑娘听了以后很害羞的说:“哪里哪里”。这个外国人就理解错误了,理解为是要夸具体部位,于是说:“你身材很好!”小姐说:“哪里哪里!?”先生说:“你这个鼻子很好!”学生回答 小姐说: :“哪里哪里”?? 【老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老师解析】故事1里面的那位漂亮小姐,因为不懂得各国的礼仪,所以闹出了笑话;所以礼仪不仅表现在本国里面,更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孟子吗? 【老师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亚圣“,孟子一生的成就, 与他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为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流传于世的“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便反映了她对幼年孟子的教育。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故事二】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面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分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见妻子这样坐着十分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分开坐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孟子一生不吭地走出去,看到孟母,便对孟母说:“我要将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有礼貌呢?”“她叉开双腿坐着,箕踞向人,所以要休了她。”“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孟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有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失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了呢? 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老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呢? 老师讲故事【老师解析】故事二里面的孟子,因为不懂礼仪,所以被母亲责问;学习礼仪,并提问,让2

四、新课教学 可以使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什么是礼仪呢?今天我们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含义,礼仪的特征、作用和原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 学生自己先看一遍礼仪的起源,然 讲授法、讨论法 让学生多礼仪的起源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新课讲解 (一)礼仪的起源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礼仪起源说: 1、 天神生礼仪, 例如:信仰鬼神,祭天祭地祭祖等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例如:天地人统一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例如:解决矛盾,抑制人的恶性,培养人的善性 后让学生举礼生于理,起于俗.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知识链接】礼仪的发展 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野兽牙齿、石珠作为装饰品。 2、革创时期——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别。 出实例说明。 3、形成时期——青铜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 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礼》产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4、发展变早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 “三纲五常” “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等礼数。 5、强化、衰落时期(公元前221的)(唐、宋、明、清)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这一时期的礼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其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不衰,一些西方礼仪传入,北洋新军的陆军开始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代替不合时宣的打千礼等。 【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古代和的“三从四德”是什么吗? 【老师解析】1、古代版本的“三从四德”是\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