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探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5:32: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探析

作者:王蕊 孙小刚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4期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理论与现实基础、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内容、探讨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途径,以期通过同伴之间的正向积极影响,来提升大学生心理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大学生仍被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要求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如大学生本人的因素。在大学生个人因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低。因此,当现有的心理卫生资源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需求时,要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一般心理问题,就需要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同伴间的正向影响力。

大学生心理互助从广义上讲,泛指发生在所有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相互帮助的活动;从狭义上讲,特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巧培训的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之中开展心理帮助的活动。 一、“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充满友爱和富有同情心的,每个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他人的希望和行为,同样也都有得到别人帮助的心理需求。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便是善良的,能不断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就是提供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的氛围,激发人与人之间地相互关心和帮助。心理互助的过程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喜悦和价值感;也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进了自我的发展,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

(二)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理论。《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1955)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社会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个体精力和环境的影响必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会使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挫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生心理互助就是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来自同学、同伴、同龄人的支持,提供一个发现、交流和宣泄自己负性情绪的平台,让其通过获取各个方面的有关自己的反馈信息,缓解紧张和压抑的心理,排解和疏导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当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需要帮助时,而自身恰好也能提供这种帮助,自己也会给予其他人以帮助和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是相互的。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朋辈心理互助员是大学生心理互助活动开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不仅具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和助人能力,而且具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责任心强、善于倾听等人格特征。这些特点有助于他们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在相互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其他同学,影响到周围的人。其他同学会以心理互助员为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去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为,并不断进行自我强化。在心理互助过程中,心理互助员作为心理健康的榜样,可以去引导和感染其他人,最终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心理激励,高效率的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现实依据

(一)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符合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大学生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而在必须寻求外界帮助时,首先倾向于向朋辈或家人求助,只有当问题诉诸情绪障碍并且较为严重时,才会寻求专业咨询帮助。大学生选择向同伴寻求帮助,是因为同伴之间关系平等,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共同关注的事情,他们之间可以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能引起共鸣。

(二)大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大学期间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趋于成熟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发展,关注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活有自己的规划对未来有初步的想法,个性也逐渐成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大学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有些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部分心理问题如果能顺利度过,将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独立性,走向成熟,而这些一般性和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解决的,但对于少部分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则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帮助解决。

(三)大学生心理互助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心理教育对象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化等。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今后应突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主体性,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参与性,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学会自我调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发展性,即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发掘自身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内容

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且容易发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内容体系。大一新生侧重于大学生活适应。很多大学新生千里迢迢求学他乡,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初来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依赖性、对大学理想化等特点,从而导致对大学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不适应,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时应对他们开展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提升耐挫折能力以及大学四年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解压方法,改变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注重自我身心健康。大二应侧重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理互助,让学生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己。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此阶段大学生也要继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消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掌握人际交往规律、学会处理异性关系和交往。大三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冲突期,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性冲动和传统道德的心理困惑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正确决策能力,完善自我人格,学会自我调控等是此阶段心理互助的主要内容。大四毕业生主要以求职择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为最多,有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考研、恋爱、找工作的冲突问题等。心理互助重点开展就业心理,社会心理的培训、教育,使之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规律。 四、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朋辈互助氛围及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海报、展板等宣传媒体,多渠道的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保健和调适方法,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一个“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自我”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员的选拔、培训和督导。一支合格的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关键,因此对人员的招募和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朋辈心理互助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心理辅导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有责任心;具有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为人热情真诚、宽容接纳、具有亲和力、善解人意、关心他人;自信理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稳定。另外,心理助人工作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心理互助员必须具备心理助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计划指导下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具体包括:一是心理知识培训。让心理互助员了解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取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互助基本技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原则,更好的开展心理互助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时间和要求,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具体工作内容培训。二是实践训练。包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技能,培养处理实际问题和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