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1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3 分) D

25、(3分)答案示例:整散结合。前一句用排比修辞构成整齐的句式,强调卓吾对自己所著之书的喜爱和自信;后一句用简洁的语言构成散句,表明成书的过程,真率快语,真诚相邀。全句读来朗朗上口,活画出李贽卓异不凡的神情。 评分说明:前—句1分;后一句1分,效果1分。

26 (4分) 答案示例:赞叹卓吾有才学;哀叹卓吾悲惨遭遇;诧异巧遇卓吾遗著;怀念老友卓吾;盼望为卓吾遗著续全,阅订以及藏于名山,等待有缘之人出版流传。 评分说明:最后1点2分,其它任意答对1点给1分。 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①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②吾观耕者行端而徐,起坺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③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疾且畏,非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无一感召何也?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

④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事者张以就其怪,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书之异端,殴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变其说。

【注】:①浚哲文明:深沉有智,文理光明。语出《尚书·舜典》。②坺:耕地时第一锹起的土块。③四凶:传说中不服舜控制的四个恶人。④这句话指舜曾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⑤张:夸大。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也 C.其 D.之

22.概述第②段中作者对“象耕鸟耘”的看法。(2分)

9

23.对第③段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舜选拔人才和惩治四凶受到了“象”“鸟”的启发,称颂了舜的德行。 B.如果动物受到感召帮舜耕耘,捕鱼制陶者为何不帮舜?进一步否定“感召说”。 C.圣人德行的显现难道还有时段的区分吗?作者的反问使得“感召说”不攻自破。 D.第②段已指出“象耕鸟耘”含义,本段全从反面立论,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 24.本文从事实和道理两方面否认了“圣德感召”的说法,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25.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象耕鸟耘】:“象田”“鸟田”乃动物践踏,觅食之后为人所直接用于种植的农田,一些犁耕的出现源自象田鸟田等。

(郭书春、李家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词典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

21.(1分)B

22.(2分)耕作者的步履像大象一样沉稳(1分),除草的速度像鸟儿一样迅疾(1分);这是对精耕细作的一种形象说法。 23.(2分)D

24.(4分)作者开篇从道理上明确指出,关于舜的评价,孔子的“浚哲文明”足矣,“感召说”是“异术”;接着援引农人种田的事实,分析“感召说”的来源;再以反面论证,从道理上推论“感召说”的虚枉;最后引用孟子关于“尧舜与人同”的道理,揭穿圣德“感召说”的荒诞。(每点1分)

25.(4分)作者从耕田的实际情形出发否定感召说,其求实精神是可贵的。(1分)将舜的考察大禹、惩治四凶与“象”“鸟”联系起来,附会舜的德政,这是其不足之处。(1分)所附材料是现代人对“象耕鸟耘”的解释,我们不能苛求唐代的作者准确解释“象耕鸟耘”的真正含义(1分),而且文学作品也未必需要科学的准确的解释。(1分) 【译文】

世人都说舜还处于民间的时候,在历山耕种田地,大象为他耕地,小鸟为他除草,圣人

10

德行的感召就是如此。

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特别的表述方式而已,哪里是什么圣德呢?孔子叙述《尚书》,对舜的评价是:“浚哲文明。”圣人的德行达到这种程度就足够了,哪里还有什么感召之类的事情啊?然而象耕鸟耘的说法,我却从老农那里得到解答。请让我试着把它辨别清楚。

我观察那些耕作的人,行走端正而步履徐缓,掘翻土地力求深厚。兽类之中形体高大魁伟的,没有超过大象的,它行走起来总是很端正,步履也总是很沉稳。效法它的端正、沉稳,所以说是“象耕”。除草的人去除杂草,用手拔草总是力求迅速而唯恐慢了。鸟儿啄食必须很快而唯恐被抢走。效法它的迅速而怕慢,所以说是“鸟耘”。

虞舜考查了夏禹的功绩,在他大功告成之后,才把他推荐给上天。虞舜的行为端正而又沉稳,难道不是得之于象耕的启发吗?铲除四个恶人,担心他们祸害国政,虞舜的行为迅速而唯恐迟缓,难道不是得之于鸟耘的暗示吗?不然的话,那他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时,却全然没有感召,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说圣人的德行显示有一定的时候,因而也有不施德行的时候吗?孟子说:“尧、舜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好事者却夸张其事,以合乎他们自己的怪异想像。而怪异并非圣人的思想。我认为这类书中的异端邪说是病害,所以驱除它们,使之合于孔孟之道。人们会听从我吗?即使不听从,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主张。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

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②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③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浃洽。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

11

然,熔合一片。

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注)①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②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③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耶 B.也 C.耳 D.矣 9.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0.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3分) ① ② ③

11.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 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 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 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 26.请举例分析本文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4分)

22.C(1分)

23.(4分)展示飞龙腾云驾雾的动态(2分),显示其非凡的气势(2分)。

24.(3分)①诗文以“意”为主;②诗文以“势”为辅;③诗文要分主次。(1点1分) 25.C(2分)

26.(4分)作用有二:其一,将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其二,将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示例:第①段中“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将诗文喻为一支军队,“意”是统帅,如果没有统帅,则为“乌合之众”。这种说理,就突出了“意”在诗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浅显明了。(例子1分,“作用”2分,文字1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