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22:17: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对比 内涵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比兴常连用 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实结合 “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视觉描写为主,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⑧ ⑦ 作用 ① 衬托 ② 渲染 ③ 用典 ④ 比兴 动静结合 ⑤ ⑥ 调用多种感官 ⑨ 答案 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②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③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④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⑥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⑦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⑧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⑨增强描写的立体感,多方面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 解析 “更待”一词表明这两句都是想象之景、想象之事,可判断是虚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夜深”同游,“秋风”“斜月”之下有“钓舟归”,营造了清幽的美好意境,同时体现了诗人心情的闲适之意。

答案 (1)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2)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题目。

日暮倚杖水边①

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②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

答:

作用:①内容上,借屈原和白居易被贬之事写出了自己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现实。②主旨上,以屈原和白居易自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品德高尚、节操坚贞。(若答“结构上:承接上文‘羁绪’二字,是对作者此时万千愁绪的具体阐释”,亦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答案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明技巧)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析作用)②以桃设比,(明技巧)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释运用)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析作用)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析作用)

突破四 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结尾,这是使用了什么结构技巧?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豪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思路导引】

1.卒章显志

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答:

答案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景结情

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 答:

答案 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抑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 答:

答案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铺垫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 “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作了铺垫。 【答题建模】

【迁移拓展】

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 内涵 作用 卒章显志 在诗歌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抑扬 铺垫 答案 增加诗文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无论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都是突出强调后者 增加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形象更鲜明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①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 尾联“丹枫”点明季节。尾联写景可知是以景结情。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庭中有奇树①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