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文档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7:2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

较之于绵延几十年的计划性就业模式,高举创新、创造大旗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值大学生创业政策运行十二周年之际,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措施,总结其发生、发展的历程,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为今后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历史与嬗变

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活动,除了带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学界对创业及创业教育问题的关注之外,也带动了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以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这些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渐上升成为一个政策问题而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创业政策也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若单一从事物发展的视角来考察,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段。

(一)1999-2002年:以高校自由探索为主,提倡大学生高科技创业

为了与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的“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一宏观政策要求相呼应,也为了适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育部率先对清华大学等一些大学校园发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表明了态

度,即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如1999年1月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27条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也提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要求政府给予政策、小额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大学生开办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了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和2002年又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创业计划大赛。这些由政府部门参与的创业计划大赛增加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在社会层面的权威性和认可性,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强的政策信号。这对于在高校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理念、引领创业行为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在大学生中间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示范效应。

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如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

此期间,教育部先后召开几次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座谈会,教育部高教司还举办了“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积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此后,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表征的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得到发展,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

以上表明,政府已经开始通过一定的制度措施正式参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为今后大学生创业政策指明了方向。其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的导向是配合国家“科教兴国”这一远大目标,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从事高科技创业;二是把推进大学生创业作为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突破口;三是政策发布的主体是以教育部为主,活动实施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四是政策很笼统,主要提出一些原则和方向,对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精神性扶持。

(二)2003-2006年:提供创业优惠政策,重视普遍的创业活动

大学生创业活动曾经随着2001年以来大量学生企业的倒闭而陷入低谷。但2003年以来,随着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逐步走向就业市场,毕业人数剧增,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话题再度被提起并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