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7:2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作者:李保强 王艺璇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04期
李保强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领导》《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文化、互联网教育,出版《教育格言论析》《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学校管理学》《课堂管理探论》等著作,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60余篇被CSSCI收录和引用。
善于进行有成效的教研是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值得倡导和落实。 不同身份的教师在校本教研行动选择上具有差异性
校本教研是为解决学校中真实的、共性的、聚焦了的问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育人质量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研究。不同层级、部门、学科的教师,可根据个人实情进行校本教研定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立校本教研的主题,体现个人特点,形成个性风格。
不同层级的教师担当不同的教研角色。从学校的纵向层次来看,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角色,研究的内容一般是如何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使校本课程理念紧跟教育前沿,体现时代特性,彰显学校特色,将这些理念贯穿到学校整體章程建设、课程规划、校规校训、环境布置中去。学校的中层干部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应研究统筹各处室的集体力量,把握准校本课程的推进方向。普通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坚定落实者,研究的内容一般是如何主动学习贯彻校本课程指导思想,提升自己开发课程、编写教材的专业能力,以及如何优化自身教学、管理的技能。
不同部门的教师承担不同的教研任务。从学校横向部门来看,党政办干部应注重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的整体部署,创新日常办公、形象建设、校园综合治理方式,结合业绩考核和职称晋升等手段,解决困扰教职工发展的各种管理问题。教务部门干部应注重研究设计校本课程体系,制订课程计划、课时安排、课程考核办法,完善校历编制、学籍管理等事务,紧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政教部门干部应重视研究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安全,考查学生满意度,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管理作用。财务和总务部门干部则应研究规划学校经费安排,做好后勤服务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资源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学科的教师关注不同的教研重点。从学科结构及其分布来看,语文学科教师可开发国学类、文学类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数学学科教师可开发益智类课程,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美术学科教师可关注如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体育、生理和心理学科教师应注重学生健身、卫生保健、心理发展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课程。总之,各学科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身份,调动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优势,由多个学科的“点”延伸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面”,通过校本课程打造立体的学生个体生活。
当然,教师身份是发展变化的,每位教师都应联系个人生涯规划,善于开展富有前瞻性和超越性的研究。
校本课程建设可参照CIPP理论的逻辑结构加以布局
校本课程建设依托校本教研而开展,但当前,人们对校本教研理论的认识不够统一,如共生理论、结构化理论、立体化网络教研理论等,大都不够成熟。这里,我们主要参照CIPP评价理论,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四个评价环节构成的评价模式,基于操作流程的思考,提供一个经过修订的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框架。 背景考察阶段。一是摸清学校现实状况,调研学生需求,了解学校现实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探明学校需要;二是聘请专业队伍,获取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与支持;三是关注相关政策,积极申请课题,抓住校本课程建设发展的绝佳机会。
输入资源阶段。一方面把握资源输入要素,包括外部资源如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内部资源如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师资资源与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完善资源输入方式,包括课程目标拟定、课程计划制订、开发模式探寻等。重点是充分盘活学校内部和外部、表面和内在的可利用资源,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过程推进阶段。立足课程建设安排的合理度、程序落实的流畅度、实施调整的灵活度三个指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全面优化课程结构,适当调整进度安排,及时改进教学实施方案,广泛吸取师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意见,保障课程建设过程的有序推进。
成果评判阶段。这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学业成就和课程目标实现程度,评判课程的成效,要基于学生需求的满足、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评估课程的影响力,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境界的提升、学校声望的增强及对社会文明的推进评定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程度。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学校要综合评估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富有推广价值的样本性借鉴经验。
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策略就在教师自我的行动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也赋予了每位教师新的机遇。教师要增强校本教研意识,有计划、按程序、高效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训练思维力、增强组织力、强化执行力、彰显评鉴力来提升个体及所在团队校本教研的总体能力。可以说,提升其相关能力的策略就在教师自己的行动中。
培养校本教研兴趣,顺应需求,训练思维力。兴趣是校本教研的第一动力。校本课程要求教师从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向学校课程的建设者,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向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思维方式做出相应调整。教师应转变自身态度,发掘自己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眼界,从教学思维转向教研思维,加强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培养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通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底线思维、立体思维训练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权衡校本教研要素,汇聚资源,增进组织力。校本教研涉及人、财、物及制度、环境等要素,赋予教师整合利用多方资源的新使命。教师个体要善于广聚校内外物质和文化资源,着力开发可持续利用的课程资源库,强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能力;教师同伴要自发组织校本教研共同体,实现学科、年级、校级之间的资源互通和智慧碰撞,形成互助、共享之风;学校领导应借鉴先进经验,成立课程资源建设中心和网络平台,健全常态化机制和跨区域共享制度,为教师开发和利用优质资源创造条件。
采取校本教研行动,养成习惯,强化执行力。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将校本教研变成经常性、常态化的技能,并化作教研习惯。具体方式有:(1)定期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2)积极参与优质课堂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3)虚心请教校内外专家和骨干教师,诚恳接受其指导;(4)经常开展教研反馈活动,注重搜集学生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扩大校本教研影响,谋求实效,彰显评鉴力。校本课程建设不仅要使自己学校的师生受惠,也要形成示范性样本,为区域内学校提供借鉴经验。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由内到外、由点到面、由个体到团队、由短期到长期、由实践到理论的路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素养、教师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特色建设层次,提高对校本教研实效的分析、判断、批评、鉴定和反馈能力,切实保障课程建设理念的适切性和前瞻性、建设流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王艺璇,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