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考点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学案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 变化规律

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北半球夏半年 (春分日至秋分日) 短。图一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北半球冬半年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长。图二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注意点 1.昼夜交替现象与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不同

因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其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2.昼变长、夜变短和昼长夜短的起点不同

一地昼变长、夜变短时是从太阳直射点移向其所在半球开始的,而昼长夜短是从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进入其所在半球开始的。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三所示)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

昼长 甲地 5小时30分 乙地 9小时09分 丙地 11小时25分 丁地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丙地 答案 D

解析 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

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丙丁乙甲 答案 B

解析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各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纬度最高。

“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的作息时间。据此回答3~4题。

3.北京某中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 A.气温高低 .经度差异 答案 D

解析 北半球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白昼时间短,为便于生活作息,故将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推迟,而将放时间提前。

4.资料中涉及我国某城市可能位于( ) A.东南地区 .华北地区 答案 B

B.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B.太阳高度 D.昼夜长短 B.甲乙丁丙 D.丁丙乙甲 B.乙地 D.丁地

解析 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而西北地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因而应选B。

[考法综述] 昼夜长短的变化在高考中是高频考点,考查难度适中,通常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对考生思维层次要求较高。

命题法1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典例1 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白昼变短

B.太阳高度变大 D.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及地方时计算。当该日太阳位于F位置时,太阳高度最高,为当地正午时刻,泰山(36°N,117°E)为下午(约15时),A项错误;东京(36°N,141°E)为16时左右,夕阳西斜,B项正确;纽约(41°N,74°W)为2时左右,项错误;开普敦(34°S,18°E)为8时左右,上午时间,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月8日的次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泰山站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由图可知该地昼长小于24小时,极昼已经结束,此时段内有极昼时,日出正南,所以太阳日出东南,故正确。

[答案] (1)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