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58: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医学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自2013年8月起根据PCAS建立方案建立PCAS系统,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展开PACS运行, 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ACS系统的运行促使本院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图像传输及储存更为便利, 有利于远程会诊的实现。结论 在临床中有效应用PCAS系统可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缩短报告周期, 图像更为清晰且储存更加便利, 可实现远程会诊, 为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影像医学存档与通讯系统;图像数字化;软硬件系统

在现代医疗设备不断改进及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背景下, 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逐步结合在一起, 共同组成了影像医学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PACS系统是利用通讯网络和高速计算机设备对数字化医学图像展开采集、储存、管理、传输及处理, 促使图像资料可在临床中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 从而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自2013年8月起应用PACS系统, 工

作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PACS系统主要由图像采集设备、显示设备、储存设备与远近通信设备等组成, 影像采集设备主要由数字胃肠机、DR、CR、CT、MRI和DSA等数字化成像系统组成, 图像显示设备由图像终端、打印设备及图像工作站组成, 图像储存设备由计算机储存设备如光盘、磁带、软硬磁盘等设备组成, 通信设备由网络相关软硬件通信设备和模块如网卡、传真机、调制解调器、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及集线器组成。在PACS系统建立过程中不仅需给予充分投资, 同时还应掌握相应技术, 在分布实施中注意对功能加以合理选择, 对数字库实施有效管理。

1. 2 方法 PACS系统是数字化放射科重要组成内容, 医院在建立PACS系统时应结合自身软件及硬件实际情况, 通过对成本、升级和维护等诸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制定相应计划, 从而取得理想效果。本院在建立PACS系统中, 采取先点后面方法, 先在放射科内建立PACS网络, 之后将其和部分临床重点科室相连接, 逐步向全院的各个科室扩展。同时, PACS系统的建立是重大工程, 在建立中不仅耗时较长, 且需大量资金投入。基于这一原因, 在建设早期, 不能将普通X线机全部淘汰, 而应采用CR技术直接

连接到PACS网络中, 之后再买入DR, 渐渐对普通X线照片实现数字化。在建设PACS系统时执行的标准为DICOM 3.0这一通用标准, 和其他医院实现联网。 2 结果

通过在放射科建立PACS系统并运行, 其对本院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 引导放射科工作模式得以改变, 大幅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同时, PACS系统的实施实现了本院图像数字化及计算机的多功能后处理能力, 实现了图像的无胶片储存与数据的无损传输, 促使报告周期明显缩短, 为远程会诊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讨论

目前, PACS系统在我国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是以无胶片化、全数字化形式对已学影像资料加以采集并管理, 已有临床实践证实, 该系统可有效实现医学影像学资源高度共享, 可在确保医院医疗水平基础上促使医院工作效率及影像诊断水平提高, 促使医疗成本降低。

本院在2013年8月起于放射科内开始运行PACS系统, 结果显示, 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实现了图像数字化, 促使计算机的多功能处理能力大幅提高:PCSA落实了数字成像技术, 临床中影像资料清晰度有明显提高, 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