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6:43: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
17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50.00)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
解析:北半球中纬度,月亮大部分时间应该在人的南方。新月和上弦月仅在上半夜可见。清晨六点是见不到的,而满月清晨六点应该在地平线附近,所以只有下弦月才能出现在那个位置。 (2).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日食、大潮 √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解析:清晨六点,月亮处于乙处说明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此时正是农历的初一前后,月亮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会发生日食现象,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在一条线上,是天文大潮期。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点20分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的球场正式开始,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雕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画面成功抢镜(左下图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直播画面),据此回答问题。 A.① B.② C.③ √ D.④
解析:根据经度判断,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北京时间7月14日3点30分时,直播到50分钟时,北京时间为7月14日4时20分,里约热内卢地方时是7月13日17点10分。7月南半球是冬季,太阳自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昼短夜长,此时正值日落时间。读右图可知,拍摄点应在雕像东南边③处,朝向西北方拍摄。
(2).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的日期是( )。 A.3月1号前后 B.6月1号前后 √ C.9月1号前后 D.12月1号前后
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7月14日与6月22日相差22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南侧附近,直射点再次回到该位置,须是与6月22日相差22天左右,因此是6月1日左右,选B。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假如植物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就会因缺水而死。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下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分数:4.00)
(分数:4.00)
(分数:4.00)
(1).图中直升飞机航拍的可能拍摄地点是( )。
(1).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主要原因是此处( )。
A.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增多 B.受地形提升影响,降水量增多 √ 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流能力强
解析:左图是沿“青海—四—江西—台湾”一线所做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曲线:根据图中的经度标尺可知,甲地位于105°E附近,地下水埋藏较浅,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可以推断,甲地应该在四川盆地西部,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故选项B正确。
(2).乙区域要选择四种植物143对EFGH四地绿化,它们的根深如表一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植物在E地可良好生长 √ B.b植物在各地都能种植 C.c植物在F地不能成活 D.d植物在H地会因缺水而死亡
解析:由图可知E区海拔在149~150米之间,等地下水位大于149米,所以E区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不足150-149=1米,a植物的根深1米,所以a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同理H区的地下水埋藏在2~4米之间,b植物根深1.2米,所以b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d植物根深,4.1米,则可以生长,排除选项B、D;F区地下水埋藏在1~3米之间,c植物根深3.6米,所以在F区能成活,故选项A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50米 B.650米 √ C.750米 D.850米
解析:甲村的海拔处于300~400之间,山顶的海拔处于900~1000之间,所以甲村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应该大于500、小于700,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2).图示区域为发展旅游业,拟开发下列旅游产品,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湖光山色 √ B.幽谷藏寺 C.激流飞瀑 D.险滩峡谷
解析:该区域位于河谷地带,中心地区为河流和湖泊,周围是山地,适合发展的是湖光山色的旅游产品。图示区域的寺庙位于山顶处,并非幽谷藏寺;瀑布一般出现于陡崖处,依据图可知,图中并无陡崖地形;根据等高线和比例尺判断,河谷两岸并没有陡峭的峡谷,河流也未形成险滩,发展险滩峡谷并不适合。 下图是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貌图,读图完成问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 )。 A.风力大 B.湿度大 √ C.昼夜温差大 D.植被少
解析:甲、乙两地分别处于沙丘的背风坡和迎风坡,所以乙地风力大于甲地、蒸发旺盛,湿度小于甲地。由于甲地处于背风坡、湿度较大,甲地昼夜温差较小,植被应该比乙地更多一些。 (2).该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 B.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 C.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 √ 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
(分数:4.00)
(分数:4.00)
解析: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图上乙处于迎风坡,故风来自西侧,为流动性的新月型沙丘地貌。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移动沙丘;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大部位于南半球副高地区,受副高和离岸东风控制,不大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更不会受西风的影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和阿塔卡马沙漠的大气环流状况相似,也不可能形成图示的新月型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中国的西部,沙漠西部以西北风和西风为主,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 下图是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解析: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低纬多于高纬,森林多于旱地,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信风带多于西风带。 (2).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解析:由图可知,陆地面积大的地方,城市数量也多,而气候适宜的地区,城市数量与规模也比较多。 下图是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率特征的是( )。 A.① √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从1910年到1970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后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①符合,所以A对。②图中1950年后,如果人口总数不变,迁移人口增加,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呈正比例增长,B错。③、④图中总人口出现下降时期,与迁移人口比重下降不相符,C、D错。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 D.1970—1990年
解析:根据前面分析,在①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1950—1970年。从迁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对。A、B、D错。
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A.平原 √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解析:该城市的规划交通线以直线和圆环为主,形状规则,证明该地的区域规划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当地的地形最有可能是平原。
(分数:4.00)
(分数:4.00)
(分数:4.00)
(1).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2).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 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 √ C.沿环路较强 D.区域内无明显差异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大都分布在干道的两侧,说明城市的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问题。数:4.00)
(1).飞来石属于( )。 A.冰川搬运物 B.火山喷发物 C.太空陨落物 D.风化球状物 √
解析:从图片上岩石形状看,岩石没有尖锐的棱角,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所以D对。冰川漂砾只在山下堆积,不会出现在山顶,A错;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周围的岩石应该是玄武岩(喷出岩),这里却是花岗岩(侵入岩),B错;在陨石表面有许多指印形状的小凹坑,这是陨石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烧蚀后留下的痕迹。图片上看不出有凹坑,石头表面比较平滑,所以C错。 (2).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一断裂一抬升
B.沉积一侵入一隆起一侵蚀 √ C.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 D.沉积一褶皱一背斜成山
解析: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上部一般是沉积岩,所以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是在地表下,所以要有地壳运动、隆起,使地势抬高,然后再被外力侵蚀,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出现这种奇异景观。所以只有B对。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分数:4.00)
(分(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
解析:从四川出发,前往西北,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越过秦岭之后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往西走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的草原和荒漠带。 (2).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酒泉地区为荒漠带,有大片未利用的荒地,可用于风力发电。另外,酒泉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资源丰富。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问题。 A.① B.② √ C.③
(分数:6.00)
(1).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
D.④
解析:城市化水平高,则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②符合,故选B。
(2).如果a、b、c分别代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 D.④
解析: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力投入多,科技投入较低。C符合题意。 (3).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 )。 A.① √ B.② C.③ D.④
解析: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能源消耗量大,多分布在火电站或大水电站附近。应选A。 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下面左图和右图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问题。数:4.00)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①④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得知,浅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地势较高,且都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则主要是工农业用水较多且地表径流稀少的平原。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解析:地下水漏斗并不能导致地下水污染,B错;浅层地下水位过高会到导致土地盐碱化,漏斗则会减缓土地的盐碱化,C错:浅层的地下水漏斗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养分,D错;浅层地下水漏斗会在枯水期中断地F水对河流的补给,导致河流干涸断流。
(分二、 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可持续发展一课中,要通过各种事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引导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②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教学中,可布置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探究活动,连续测一个月到一学期。每周汇报结果,进行小组汇总,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③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德国鲁尔区一课中,可让不同学生说出他们对于发展鲁尔区的不同措施和方向,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和理念;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提供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学习材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性别,进行因材施教和因性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