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9:1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药 理 学 题 库
1
题型:单选题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1、消费者不凭医师处方直接可以从药店购买的药物称为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麻醉药品 D.精神药品 E.放射性药品
题型:名词解释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1. 药物
——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1. 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1.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为确定药物的适应症提供依据。
1.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尤其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题型:单选题
章节: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为
A.时效关系 B.时量关系 C.最小有效量 D.治疗量 E.量效关系 1.药物的治疗量是指药物的剂量范围在
A.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 B.常用量与极量
C.最小有效量与极量 D.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
2
E.常用量与最小中毒量 1.关于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蛋白质 B.只能与药物结合而引起药理或生理效应 C.药物受体复合物能引起生理或药理效应 D.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些微量化学物质 E.正常情况下,受体的数目是相对固定的 1.毒性反应是在下面的剂量下产生的
A.治疗量 B.大剂量 C.与剂量无关 D.停药后的残存的剂量 E.无效量 2.变态反应是在下列剂量下产生的(C)
A.治疗量 B.大剂量 C.与剂量无关 D.停药后的残存的剂量 E.无效量 2增强器官机能的药物作用称为
A.抑制作用 B.兴奋作用 C.预防作用 D.治疗作用 E.防治作用 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药物剂量的大小 B.脂溶性扩散的程度 C.药物的吸收速度
D.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E.药物水溶性的大小 2.用药后可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并可预知的不良反应是
A.继发反应 B.特异质反应 C.毒性反应 D.变态反应 E.副作用
2.下列对选择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性是相对的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作用 2.药物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呈现出的作用,称为
3
A.局部作用 B.吸收作用 C.首关消除 D.防治作用 E.不良反应 E.以上皆否 2后遗效应是指
A.血药浓度有较大波动时产生的生物效应 B.是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效应
C.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时的效应 D.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的效应
E.仅可能出现在极少数人的反应 2与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的是
A.剂量大小 B.毒性大小 C.过敏体质
D.年龄.性别 E.用药时间长短 2.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是
A.时效关系 B.最小有效量 C.时量关系 D.治疗量 E.量效关系 2、决定药物副作用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选择作用 C.药物的安全范围 D.病人的年龄和性别 E.给药途径
2.药物在治疗剂量时的出现和治疗目的的无关的作用称为 A.治疗作用 B.预防作用 C.副作用 D.局部作用 E.“三致”反应 2.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长期用药产生的反应
C.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D.指药物产生毒性作用,是不可预知的反应
4
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 2.药物的两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D.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 E.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2.受体激动剂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受体结合 B.必须占领全部受体 C.有很强的内在活性 D.使药物的构象发生改变 E.与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2.受体阻断剂与受体
A.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C.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具有较强亲和力,仅有较弱内在活性
2.与用药目的无关,用药后对机体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反应称为
A.治疗作用 B.不良反应 C.毒性反应 D.继发反应 E.过敏反应 2.A药比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A药的LD50/ED50比值比B药大 B.A药的LD50比B药小
C.A药的LD50比B药大 D.A药的ED50比B药小 E.A药的ED50/ LD50比值比B药大 2.治疗指数是指
A.ED50/ LD50 B.ED95/ LD5 C.LD5/ ED50 D.LD50/ ED50 E ED95/ ED5
2.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
A.LD50/ED50 B.ED50/LD50
C.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