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4:0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解读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吴爱英部长指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效安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为前提,以功能完备的应用系统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干警的综合素质,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明显提高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显著提高监狱执法、安全防范、罪犯改造等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监狱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监狱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监狱管理信息库、罪犯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即监狱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系统、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

四川省监狱信息化,按刘厅长提出数字化监狱建设的构想,落实刘志诚局长提出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36字数字化监狱建设原则,构建数字化监狱建设标准体系,实现高起点规范监狱安全设施标准,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局监控办公室在整合大学院校、行业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成立了

以刘志诚局长为主任、游柱石副局长为副主任、各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局监控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学教授、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为成员的“数字化监狱建设标准起草委员会”。

起草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安全防范和指挥系统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了工作内容及职责:一是构建我省数字化监狱建设标准体系,包括安全防范、应急指挥、监管执法、生活保障、医疗卫生、生产管理、狱务公开、监管区AB门、监舍门、周界防范等十个方面共计19项标准的立项、起草、报批、发布、实施等工作;二是拟在本年度内完成“数字化监狱-安全防范和指挥系统”中《通用技术条件》、《视频监控系统》、《监狱AB门》、《监舍门》、《施工工艺规范》、《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等七个标准的起草工作;三是将起草的标准报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通过法定审批程序,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地方标准,以指导我省监狱建设。

起草委员会就我省监狱系统布局调整情况、各监狱的分布情况、具体需求、建设情况、地理环境、气候、押犯构成等因素进行了充分调研,在广泛征集局机关处室、监狱及行业技术专家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目前,完成了《监管区AB门》、《监狱监舍门》标准第二稿的起草工作,并于7月20日经全体编写组成员讨论通过,经进一步修订后可望在年内颁布实施。《监管区AB门》标准共分八章34条,《监狱监舍门》标准共分九章49条,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并结合监狱特点编写,具有术语定义准确、工艺流程先进、技术要求明确、检验规则可行、抽样判定科学合理等特点,可操作性较强。成功发布后,可规范、指导我省监狱AB门、监舍门的采购、验收等工作。

江苏监狱系统在司法部、省委、省政府及省司法厅的领导下,坚持把监狱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基本建成了以“一个基础”(通讯网络基础)、“两大平台”(内外门户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三个体系”(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体系、业务工作规范化和信息系统标准化体系、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四类数据库”(资源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业业务数据库、决策分析与综合数据查询数据库)、“八大应用系统”(监管安全防范数字信息集成系统、管教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警务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及公文交换系统、领导决策支持及综合报表数据查询系统、计划财务与审计系统、其它管理系统)为主的信息化框架体系,初步实现了基础网络全联通、主要功能全覆盖、重要部位全监控、管理应用全员化的“四全”目标。

监狱信息化建设建设原则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信息化建设与监狱工作良性互动,促进监狱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走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路子;

必须坚持建用结合、强化应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2

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构建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推动监狱和整个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孙斌认为:

狱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注重软件建设的原则;分层次创建的原则;分类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简单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五个原则。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狱的物防、技防能力,确保监狱安全,提高改造质量,建立一种新的监狱管理形态,实现: 一是“向科技要效率”。我省推广使用的监狱狱政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技术,对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改造信息、生活卫生管理信息、家属会见信息、活体采集信息以及对罪犯的考核奖惩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实现对罪犯改造状况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几率,更加有效地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改造质量。系统涵盖了监狱对服刑人员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实时、高效、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加提高了监狱警察的执法水平。

二是要“向科技要警力”。监控系统是监管安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充分考虑监狱警力资源的限制等原因之下,我们需要建设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对监控图像作出分析,以具体的监控情况划分重点区域,进行运动物体检测,在有异常运动物体出现时提示警察进行监控,这样能有效的分辨出需要重点监视的监控视频图像,使其提高监控效率与精确度,提前防范突发事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用少量的警力实现对罪犯“三大现场”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控,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一体的监管安全防范新格局。 三是“向科技要安全”。安全稳定是监狱的生命线。监狱突发事件往往性质严重,危害性大,因此,我们需要具有“监、控、管、查、看、用”功能的安防系统及时发现甚至提前预测事件的发生。装备各种高科技产品,能构筑一个全新的高科技看守管控体系,使警察实现“零距离”管理,无障碍监控,快速反映,果断决策,及时处置,提升监狱监管安全的防范能力。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孙伟认为:

广东省监狱信息化建设在2007年就提出:“构建规范模式。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规范统一的建设模式,强化标准的实施。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立足实际,讲求实效,前瞻性地整合现有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实现数据共享。突出重点,急用先上。根据规范的业务需求方案,重点突出监管安全、罪犯改造、人财物管理的项目,立足于软件研发试用培训基地,进行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建设原则。并且在2008年完成了《广东省监狱信息化总体规划》。 重庆市渝州监狱唐向东李亚聃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