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全国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圣雄甘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5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课件 第2课 圣雄甘地

[目标导航] 1.了解甘地早期的生活经历,分析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产生的原因。 2.掌握非暴力不合作的具体措施,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征和作用。 3.通过甘地一生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印度教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 (2)运用“坚持真理”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在非暴力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思维点拨]

以“坚持真理”为核心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有利于把印度各阶层、各教派、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史论要旨]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1

①根本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

②直接原因: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2)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3)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①主观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客观原因: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2)概况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有的地方或者发生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3)结果

①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②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甘地的其他活动

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直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思维点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是运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用不合作运动来号召和发动群众,又用非暴力方式来防止社会改良转化为社会革命。 [易错提醒]

“土布运动”体现了实行非暴力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而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史论要旨]

甘地把印度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2

[知识图示]

主题一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史料一 ①“我对于这个一错再错,以袒护它的罪恶的政府,断不能再有什么尊敬和爱护。政府一定要有悔过的日子。因此,我起来提倡不合作运动,②这运动是那一般要与政府断绝关系的人要实行的。③而倘若没有暴动发生,则它将使政府收回它的成命并痛悔它的错误。” 史料二 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①“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的①可知,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甘地因此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②可知不合作就是要与政府断绝关系。由③可知不合作运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没有暴动发生。

(2)史料二中的①表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印度的自治。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甘地为什么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不合作运动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该运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什么? (2)依据史料二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 (1)原因:殖民政府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体现: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抵制英货,开展手纺车运动。前提:没有暴动发生。 (2)最终目的是达到印度自治。

全面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特点:非暴力不合作——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民族独立。 (3)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4)评价

3

①积极作用

a.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b.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群众基础的政党。 c.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推动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②消极作用

a.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的原则为由停止运动,挫伤群众斗争的积极性。

b.“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并且在反革命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c.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主题二 全面评价甘地

史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①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史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①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①指出了甘地的局限性,对甘地的作用持否定态度。 (2)史料二中的①肯定了甘地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

(1)上述两个史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与不合作是怎样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评价:史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史料二认为甘地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差异:史料一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史料二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2)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殖民当局作出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容许的范围之内。

全面评价甘地

(1)地位: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时期杰出的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4

(2)功绩:①创立并宣传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3)局限:①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②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社会进步;③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印度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为谴责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

2.甘地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学说。下列对“坚持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弱者的武器 ②是强者的武器 ③强调可以使用暴力手段 ④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甘地政治斗争的有关内容。①③是“消极抵抗”的内容。②④是“坚持真理”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

3.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C.取得印度自治 答案 C

解析 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经历了由争取“自治”到争取“独立”的变化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大党中的激进派曾提出过争取自治的主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国大党将争取“印度自治”作为斗争目标,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将争取独立作为斗争目标。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

5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