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9:59: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林栽培学造林课程设计指导书 组长:梁永龙

组员:钟鑫、杨华署、白明雄 指导老师:蒙进芳老师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2016年11月29日星期二

规划设计目的意义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量,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林木。是我国五大林种之一,是能够迅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林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最佳林中之一。经济林生产特点是生长期长、周期长、收益时间也长。如果我们不进行规划设计,盲目从事,就会给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只有经过严格的规划设计,才能使其布局合理,提高造林质量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力、自然资源。因此,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是经济林早实、高产、稳产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经济林种植园的基本标准是生态环境适宜、安全系数高,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良种化,多物种搭配、布局合理的空间结构。要达到这些标准,经济林种植园在规划设计时应遵从以下既不让你原则:

适地适树和效益优先原则

现代经济林种植园必须具有最高产品生产效率和最大产品市场,已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因此,建园规划设计应该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和效益优先原则,选择最适宜的适宜地和最具有市场潜力的名、特、优品种,取最佳的物种组合搭配成优良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成高额的生产潜力,在既定的生产周期内比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效益回报。

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原则

选用良种与施以综合的配套措施相结合,是经济林生产成功的关键,良种应具有优良栽培性状和经济性状,较好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好生态效能、较广阔的市场。良种的优良性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才能充分表现。所以,良种选定后,必须通过精选宜林地、整地改土、合理搭配、土壤管理、灌溉施肥等措施造就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通过选用优良的种植材料,及时整形修剪及防治病虫害、疏花疏果或保花保果、人工辅助授粉等树体管理措施

培养高产潜力;通过合理的收获强度、收获技术、收获时期及收后产品处理等产品采收措施,确保高产,稳产,优质。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为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必须实行集约经营,依靠科学技术,讲求经济效益。为此,应该走出农林符合经营的道路。

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

现在种植园的建设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代表当前同等条件下的先进生产水平。同时,所采用的措施经济可行,为当地经济、技术能力所及。

根据国家需要原则

在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要坚持组织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发挥集体的智慧,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必须在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规划设计园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遵循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建园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分为准备、外业、内业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通过会议或其他方法,使参加规划设计的人员明确设计任务,目的要求,了解施工单位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设计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1)各种图纸资料。包括地形图,平面图,行政规划图,地质图,交通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图,航测照片等;

(2)各种历史资料。包括省志、县志、寺堂志,村史,解放后的各种统计资料,典型材料,以及与设计有关的学术论文;

(3)自然条件资料。包括气象资料,水分资料,地质、地形、地貌资料,土壤资料,植被及有关乔、灌木树资料,病虫、鸟兽发生和危害情况资料; (4)林业情况资料。包括过去和现有林业生产的情况(方针、政策、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生长结实情况、产品质量、销售情况、价格情况),各种林业生产中的经验教训;

(5)社会及经济情况资料。包括行政区划和当地生产的方法、政策,当地的劳

动定额,人口劳力,田地面积,山地面积,水面面积,当地的各项经济收入和以各种经济收入为主。

(6)交通运输情况资料。包括公路数量、等级,铁路情况,河流、溪流情况,水流交通情况;

(7)造林区生活情况及生活习惯资料。包括居民主食,市场供应情况,水电情况,当地风俗习惯等; (8)造林区疾病资料;

收集完资料,还需进行现场初步踏查,了解造林区环境情况,为外业工作选点提供依据,制定外业工作计划及人员编组,准备必要的仪器用具和劳保用具品,领取经费等。 2.外业阶段

(1)踏查各个规划设计组需带上地形图到造林地进行全面踏查,了解造林地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植被、陆地母岩、水源、电源、交通情况,就地进行协商。

A. 对园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和了解

a.土壤调查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表土和心土的土壤类型、母岩、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测定土壤PH值及理化性质,地下水位,同时绘制一个土壤分布图和土壤剖面图;

b. 了解园地年平均气温,全年最低及最高温,生长期积温,无霜期,年降雨量和雨量分布情况,不同季节的风向和风力;

c.观察原地的坡向和地貌。调查园地植被,要求了解造林区内的植被分布情况。调查在造林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指示植物,绘制一个植被分布图或土壤利用图,并建立技术档案,采集标本三份,一份存档,一份带回,一份留在经营单位;

d. 了解水源的具体位置和水质,原有建筑物的位置,四周的村庄,交通条件等,并在地形图上标注。

B.对附近的经济林园进行调查了解

各种经济林木树种、品种的生态反应,主要病虫害情况,作为选择树种和品种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