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0:24: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就是说,用于个人分配的只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之后剩余的部分。马克思认为,这种分配方式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对分配方式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在按劳分配中,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后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
7.试论马克思《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答:《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贯穿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理论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石的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剩余价值论,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科学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资本论》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政治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及《资本论》理论体系设想的构建发展过程,反映了《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资本论》是随着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人
26
类思想史和文明史上的光辉结晶。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现实,我们这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担负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重任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资本论》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典范,它不仅使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唯物史观的逻辑展开,而且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整个《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运用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直接通过对现实生活矛盾的深刻分析来理解共产主义问题、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共产主义必要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不仅仅是关于未来社会的描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改变世界这一特殊的实践任务。
第三,《资本论》经受了来自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方面的理论挑战和论争,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资本论》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不断推进和发展,在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逻辑力量、科学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所探讨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马克思的《资本论》穿过历史的长河,已经充分地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第四,《资本论》历经社会发展实践的挑战和考验,具有历史发展的穿透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威力。《资本
27
论》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问世以后就成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有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在历史进程中,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其不断破解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及其伟大意义的?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伟大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做了以下的科学总结:
首先,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马克思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解释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深刻根源,指出了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他指出,这次革命是在1866—1867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路易·波拿巴穷兵黩武、对外扩张政策的连续失败,造成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而它的主观条件则是具有光荣传统并在第一国际思想影响下日益觉醒的巴黎工人阶级。上述主客观条件使得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成为必然。
28
其次,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巴黎工人阶级在革命过程中,自始至终掌握着革命的武装,并用革命暴力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保卫了巴黎公社这一新生政权。根据巴黎公社革命的这一宝贵经验,马克思进而指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大军。但同时公社所犯的致命错误是收到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
再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马恩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性,认为它是在炸毁旧的国家政权以后高度建立起来的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巴黎公社革命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应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马恩还指出,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都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特点。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公社在履行着一种新型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一种人民管理制度。彻底废除官僚制度,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也是巴黎公社创造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经验。
最后,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进一步探讨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环境和人的完全改造,还探讨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马恩对过渡时期的探讨,后来在《格达纲领批判》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
29
此外,马恩还强调建立独立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已经为更多的工人组织所接受,也为19世纪70—80年代欧美许多国家广泛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巴黎公社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这些原则将一再凸现出来,直到工人阶级获得解放。”
2、如何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德国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涨形式。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实现德国工人运动的统一和团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与拉萨尔起草了“格达纲领”,并发表了。马恩为了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拉萨尔主义的原则界限,1875年5月抱病写了《格达纲领批判》。它在全面彻底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同时,完整而科学地阐述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其特征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
1.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分配理论。针对拉萨尔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和所谓“不折不扣”地公平分配等错误观点,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因为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