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5:1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 中文与社会科学系 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5、对方言认识不足:现今仍有很多人认为方言会阻碍名民族社会交流,忽略了方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一味对方言抱有排斥态度,造成方言影响日渐减小。 三、 方言的存与废 (一) 方言灭亡说

方言的产生和保护主要是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地域隔绝等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交往发达、人口流动频繁、传媒日益渗透,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受到推崇,而对现代生活的模仿与向往加速了网络语言和大众流行语言的入侵。普及推广普通话,只能使孩子远离自己的母语——方言,很多年轻人不再熟悉本地方言土语,因而方言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越来越局促,失去了方言的地域文化色彩。一部分人甚至断言因为普通话的盛行,方言在下一代会逐渐消失。 (二)方言过盛说

也有人说过,近些年虽然国家一再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各地方言各自独立发展的势头仍然没有减退,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各地自成一派,因为所说的方言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排斥,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有着极强烈的地理优越感,而不发达的地区又有着一定仇视排斥心理,在合作上难免心中存在隔阂,严重影响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团结与共同进步,大大分散了名族的凝聚力。

为了所谓的保护方言,影视传媒大张旗鼓地有了方言幽默——搞笑作品;有了网络中流行的读请方言;有了越是今天发达地区的方言,越不肯“屈服”于普通话的局面。曾经的十里洋场,如今的长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