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古汉语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16:5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绪论

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成

语的产生主要及较为常见的几个来源。源于古代神话,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而概括成为成语例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其余还有很多源于如历史故事、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群众口语,谚语俗语、外来或改造的成语和生活的新生成语。当然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种类的成语“创造”出来。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是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遗留现象。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汉语现象。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

宋元以后“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词语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或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

性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方式有所改变。动词的活用包括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和及物动词使用法。

在此份课业中, 我将根据我所学过的古汉语语法知识,选择八个成语,并

以图表格式写出这八个成语的语法特点、出处及加以分析。而在每个成语中我也会作个小结。为了能更深入了解何谓古汉语语法及如何分析成语,我从各类语法书刊及互联网收集了有关古汉语语法的的资料,以便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更加透彻。

2.0 成语的古汉语现象

成语1:路不拾遗

语法特点 动词作名词 分析 / 注释 “遗”本为动词,遗失的意出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 思,在这里活用作名词,“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动词在某个成语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