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02: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积累文学常识。

2.掌握重音和停连,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朗读和品味精彩的段落,结合教材补白部分关于比喻和比拟的介绍,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重点关注文中的比喻和比拟句,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点拨法 品读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四季美景”主题编排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4 篇课文。通过学习,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揣摩和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济南的冬天》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家的温润情怀。

语文要素: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同学们知道这句话形容的是哪座城市吗?没错,这句话形容的是“泉城”济南,同学们了解济南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济南?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分享关于济南的信息。【课件展示济南图片,最好有一小段视频体现济南特色(可以是旅游城市的公益广告)】 教师语言:在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济南的冬天》。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地理及人文知识的积累,走入课文情境。 作家作品

(课件展示老舍照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是作者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学习朗读技巧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教师重音和停连,并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朗读实践 学生活动:

⑴自主讨论朗读重音及停连的处理,小组之内互读互评,随后全班交流分享。

⑵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以刚才所选的句子为例,进行重音和停连的标画,设计朗读方案,并阐述这样读的依据。 小组活动后,推举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 【示例】

句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重读“全”“暖和安适”,突出济南的冬天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在句与句的关联上,“一个老城”“这”后面停顿可适当延长,给你以舒缓的感觉;在语速的处理上,要缓慢,读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受。

【课件展示】语速要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朗读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在朗诵实践和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默读思考济南特征及景物 思考: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课件展示】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无风声、响晴、温晴的宝地、清亮、空灵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山、雪、水 为景物取名

小组合作,试着为作者所描绘的“山”“雪”“水”起一个名字。 要求:符合文本所呈现的景物特点,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景物的样貌。 学生活动:

小组研磨讨论,每组形成一组答案,全班交流展示。 在学生分享后,教师给出预设的答案,课件展示:

小山摇篮图 小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小结

【课件展示】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与“水色”,通过这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作者抒发了自己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给一个从未去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怎样介绍呢?请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以推荐词的方式写作,不少于 200 字。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感知。 第二课时课程导入 教师语言:

同学们,感受了济南冬天的“温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和冬天有关的话题。 提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请用一个词形容,尽量不重复。

预设【课件展示】:

寒冷 阴霾 肃杀 灰蒙蒙 大风 温暖 冰天雪地......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在比较中感受济南的冬天特点,突出济南冬天的美,快速进入本课情境。 济南的冬天好在哪里

教师语言: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好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

举手回答该问题,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总特点是“温晴”。没有风声、响晴、暖和安适。 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但不结冰,还充满了绿意。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 品味比喻句

教师语言:划出“小摇篮”,它在第 3 段;划出“带水纹的花衣”,它在第 4 段;划出“小水墨画”,它在第 5 段;划出“蓝水晶”,它在第 6 段。如果说作者使用了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一个关键的比喻来写济南的冬天的话,那么这四个比喻句在每一个段落里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

你最喜欢的是那一句呢?请你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学生活动:

① 自由读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② 组内交流,完善想法,随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示例 1 :我喜欢第3段把小山比作一个摇篮,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有了小山,人们感到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使人们感到舒适,感到暖和,也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这更是一种温情。

示例 2 :我喜欢第6段“蓝水晶”的比喻。“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 品味拟人句

教师语言:本文中拟人句的描写,也十分精妙。可谓是把济南的冬天写活了,请同学们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件展示句子及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提示: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动词进行赏析。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学生活动: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赏析拟人的修辞手法。 (2) 学生进行批注的归类、分享。

示例【课件展示】:“睡”写出了济南安然闲适的姿态,济南城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宁静祥和地享受着时光,这个字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 小结

在学生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修辞的

运用是十分精妙的,尤以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最为突出,完美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突显了景物的特征。比喻和比拟也是我们教材补白部分的重要内容,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于本课重点语句的赏析,对于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作用,有了更近一步的认知,我们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要尝试多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找准景物特点,化静为动,为自己的文章注入生机与活力。

课件展示:本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对比等),小处着眼,抓住景物特点,从而表现出景物的画意诗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情。 课后活动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你眼中家乡冬天的容貌。

要求:要综合运用修辞方式、细节描写、调动感官等写作手法,小处着笔,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 400 字。 【设计意图】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观察景致、抒发情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