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7 22:3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物理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但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感觉物理难学,从而产生很严重的厌学情绪,进而有意或无意的抵触物理学科。这是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就是初高中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同,教材中的知识梯度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差距大。要解决“物理难”这个问题,就要从高一学生入学开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做好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好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顺利的完成高中物理学习。
一、高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不同之处 1、教材编排和教学目标不同。初中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和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现象和简单的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
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基础”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