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8: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 65— 70 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组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 能够进行幂的运算及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2) 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4) 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图形与几何

(1) 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 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

.

、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数学》

(2)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5)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6) 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7)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指出对称轴。

(8)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3、统计与概率

(1)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1

(3) 能对两类事件(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4、综合与实践

(1) 综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的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采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内 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 6.完全平方公式 7.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角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三章:三角形

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为后来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能利用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进行简单的说理。

1.认识三角形 4 课时

2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对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课时 1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六章:概率初步

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

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 “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 (“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 。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学习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感受可能性 2.频率的稳定性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课时 2 课时 4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四、课程实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