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考试模拟试题1与答案上午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3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工程师模拟试题1及答案(上午题)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 (1) 。

(1) A.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B.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C.从发出中断请求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 D.从中断处理结束到再次中断请求的时间

【解析】B。中断响应时间是指从计算机中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为了解决高速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在CPU与内存之间增加了 (2) 。 (2) A.ROM B.RAM

C. FLASH ROM D. cache

【解析】D。随着CPU速度的提高,CPU与内存之速度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提高CPU的读写速度,提高系统工作速度,在内存和CPU之间增加了高速缓存(cache)。由于cache的内容是部分内存单元的副本,所以增加cache并不增加内存容量。

●地址码长度为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 (3) 。 (3) A.512KB B.1MB C.16MB D.24MB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编址和寻址的知识点,需要一定的计算。 地址长度为24位,表示地址范围为2的24次幂,因为2的10次幂为1KB,20次幂为1MB,所以24次幂为16MB。 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例如一个存储芯片的地址线的引脚数为n(除去地线、电源线和数据线),则此芯片的地址空间为2的n次幂。反过来,如果已知一个存储芯片的存储空间范围,也可以求出此芯片最少需要多少根地址线。

●SCSI 是一种 (4) 接口。 (4) A.设备级

B.智能化、通用型、系统级 C.部件级 D.计算机之间

【解析】B。SCSI 是一种智能化、通用型、系统级接口,适合并发数据处理。它可以连接硬盘、磁带机、光盘驱动器等设备。

●显示卡是 (5) 之间的接口电路。 (5) A.主机和显示器 B.总线和显示器 C.内存和显示器 D.主板和显示器

【解析】A。显示卡是主机和显示器之间的接口电路。显示器不能直接识别和接收主机中待显示的信息,需要经显示卡转换和处理才能送显示器。

●在一个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下所示。 页号 绝对页号 0 2

1 1 2 8

若页大小为1K,逻辑地址的页号为2,页内地址为451,转换成的物理地址为 (6) 。 (6) A.8643 B.8192 C.2048 D.2499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页式存储管理的知识点,它是操作系统存储管理中的一种最重要的管理方式,考生一定要牢固掌握其原理和公式。

页式存储中,用户进程空间(地址)叫逻辑空间(地址),内存空间(地址)叫物理空间(地址),用相同长度单位对逻辑空间等分出的区域叫页,对物理空间等分出的区域叫页帧,对外存交换区等分出的每个区域叫块。因页式方法中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失去自然联系,故要通过页表,并由硬件动态地址转换机构将逻辑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才能正确访存。 各种地址的定义:

逻辑地址=p(页号).d(页内位移); 物理地址=f(页帧号).d(页内位移); p=线性逻辑地址/页面大小; d=线性逻辑地址-p*页面大小。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定义如下:

从页表中查出逻辑地址中的页号p所对应的页帧号f然后用公式:f×页面大小+d(页内位移)计算出物理地址。逻辑页号2,对应的绝对页号为8,则物理地址为8×1024+451=8643。

●软件质量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7) 、 (8) 、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等是较为重要的质量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确保软件的质量,这些措施至少应包括 (9) 、 (10) 和 (11) 。 (7)~(8) A.稳定性 B.可靠性 C.数据一致性 D.可维护性

(9)~(11) A.在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B.开发工作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工作应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 C.严格执行阶段评审

D.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解析】BD、ACD。软件质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重要的质量特性有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等。这些特性可为软件的安全使用,进一步扩充、修改、复制和移植打下良好的基础。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可行性和数据独立性等都不是与软件质量直接相关的概念。

在软件开发中,应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软件的质量。有些措施在实践中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如在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严格执行阶段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软件生存期的各阶段都有完整的文档等。

●我国国家标准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标准编号的后两位数字表示国家标准发布的 (12) 。 (12) A.代号 B.顺序号 C.编号 D.年号

【解析】D。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

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即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例如GB××××××和GB/T×××××。

●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是至申请日开始 (13) 年。 (13) A.5 B.10 C.20 D.30

【解析】C。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保护期为从申请日起20年。

●TCP 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连接的功能是 (14) 的,采用 (15) 技术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 (16) 的分组,这种分组的数量最多可以 (17) ,TCP协议采用滑动窗口协议来解决了 (18) 。 (14)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单方向 (15) A.超时重传

B.肯定确认(捎带一个分组的序号)

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捎带一个分组的序号) D.丢失重传和重复确认

(16) 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分组 B.未被确认

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分组 D.仅丢失的 (17) A.是任意的 B.1个

C.大于滑动窗口的大小 D.等于滑动窗口的大小 (18) A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 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

【解析】A、C、B、A。首先,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其次,他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在拥塞控制上,采用慢启动算法。

●关于OSI参考模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19) 。

(19) A.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按相应的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B.只有最底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送,其他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逻辑通信 C.一般用户由最上层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解析】D。OSI参考模型中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按相应的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只有最底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送,其他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逻辑通信。通信过程为:将数据通过层与层间的服务访问点SAP交给下一层处理,下一层对数据加上若干控制位形成一定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后再交给它的下一层处理,最终由物理层传递到对方系统的物理层,再逐层向上传递,从而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 ●根据CCITT载波标标准,E1载波的数据传输为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