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辨析题大全(整理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20: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惟一的斗争形式。(错误)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2)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并不是说可以排斥或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毛泽东主张武装斗争要同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斗争等等,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

9.\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正确)

(1)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所作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还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的作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作风等。

11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错误)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错误)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

(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3)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4)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5)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13.工农武装割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错误)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①\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②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2)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党的工作重点已经由农村转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在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5

会主义改造,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本命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分抽的概念。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本命题错误。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2)1953年起,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答: 这一说法不正确。

1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

反动派残余的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195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制度,中国进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时才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错误)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正确) (1)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以及建国以后的根本任务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2)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

6

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才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正确)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用和平赎买手段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从必要性看,对民族资本采取与对官僚资本不同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两面性决定的,即它既有剥削工人、追求利润的一面,也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对其进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其现有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从可能性看,建国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和平改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具体实现步骤上看,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最终逐步实现对所有制和对人的双重改造。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革命遗留下的任务还是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还占据着华南和西南地区,残留大陆的土匪、特务以及各类反革命分子活动极为猖狂,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改。此外,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形势错综复杂。

(2)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主要任务还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4、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答:这种说法正确。

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来说。农业上:○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循序渐进的步骤。采取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手工业:○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版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工业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

7

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1.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2.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正确)

(1)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7年后的20年中,受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导致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入歧途。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错误)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 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3)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