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2:0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七章

一.選擇題

1.與“一蹴而就”的“就”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連辟公府不就

B.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礪則利 D.軻自知事不就

2.“卻”同今義表轉折的一項是 A.相如因持璧卻立 B.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C.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D.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3.以下四句中“不期而遇”的“期”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失期,法當斬 B.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 C.期年之後

D.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4.以下句中“可憐”和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可憐身上衣正單 B.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C.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百花高樓更可憐 5.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項伯即入見沛公。……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D.見笑大方 冀君實或見恕也……

6.以下句中體現古代漢語分數最完整的標記法是()

A.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B.子一分,醜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記·律書》) C.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D.一年春事都來機?早過了,三之二。(歐陽修《青玉案》) 7.以下劃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是( )

A. 驪山北構而西折。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C. 卒廷見相如 , 畢禮而歸之。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 以下劃線詞中數詞活用做一般動詞的有( )

?

A.六王畢,四海一。 B.三過其門而不入。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二.判斷題

1. 古漢語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動詞都能夠帶賓語。

2. 與虛詞相比,實詞有詞彙意義。但兩者都能夠獨立充當句子成分。 3. 作使動時的形容詞可以不帶賓語。

4. 在序數標記法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一致的是直接使用序數詞。 5. 《史記?李將軍列傳》“广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中的“百”、“三”分別

修飾名詞“騎”、“人”。 6.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中的“三歲”是多年的意思。

三.填空題

1.古代漢語的實詞包括___、___、___、___和量詞等幾類。 2.動詞按能否帶受事賓語分為兩類,分別是___、___。

3.古今漢語中,某個詞一般均比較固定的屬於某一詞類。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為____。

4.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叫作_____。 5. 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現象遠比現代漢語多,多見於______。

四.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及用法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范增數目項王。 3.項伯殺人 , 臣活之。 4.晉軍函陵。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7.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完成,達到目的。 A赴任,就職。B成就。C接近 2.D,但是,可是。 A退。B還,再。C回頭 3.D,約定。 A期限。B希望。C周年 4.A,憐憫,同情。 B可愛。C可惜。D可愛

5.B,被。 A拜見;召見,接見。C看見;通“現”。D被;我 6.C,古代漢語分數最完整的標記法是“分母+分+名詞+之+分子” 7.A,名詞活用作狀語。 B.名作動 C.動詞使動用法 D.名作動 8.A, B數詞;C數詞;D量詞 二.判斷題

1.√ 2.×虛詞不能 3.√ 4.×基數詞 5.√ 6.√ 三.填空題

1.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2.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 3.詞有定類 4.詞類活用 5.實詞 四.解釋題

1.(親手)名作狀 2.(以目示意)名作動 3.(使……活)使動 4.(駐軍) 名作動 5.(驚:使……驚;鳴:使……鳴)使動 6.(“面”意為“當面”)名作狀 7.(使……歸)使動

第八章

一.填空題

1.根據不同的語法功能,虛詞可以分為 、 、 、 和 等幾類。 2.助詞是古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一類詞,主要有 和 等。 3.謙敬副詞是文言文中用來表示自謙或尊人的副詞,這類副詞往往 由 或 演變而來。

4.古代漢語裏的副詞可以分為 、範圍副詞、 、情態副詞、否定副詞和謙敬副詞。

5. 在詞、詞組、分句、句、句群之間起連接作用,表示它們之間的語法關係或邏輯關係的一類虛詞。

6. 作人稱代詞來使用是中古時期才產生的用法。

7.疑問句中的“乎”字表示疑問語氣時,按提問的出發點和疑問的性質不同,

可分為 、 和 三種情況。 二.判斷題

1.和實詞相比,虛詞的數量少得多,使用的頻率也低得多。( )

2.“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理於晉且二於楚也”中的“其”充當分句的主語。( )

3.“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和“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中的“與”用法不同。( )

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中的“乎”表示推測語氣。( ) 5.“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與“自我不見,於今三年”的“於”意義和用法都相同。 ( )

6.“君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绁以從”中的“則”表假設關係。( ) 三.單項選擇題

1.下列加點程度副词在句中充當的成分跟其他項不同的是( ) A.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史記?蕭相國世.家》)

B.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

C.(嫪毐)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史記?呂不韋列傳》) .D.四面險絕,無由升陟矣。(《水經注?清水》) .2.句中的“為”可譯為“因為”、“由於”的是( )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史記?淮陰侯列傳》) C.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 D.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孟子?離婁上》)

3.在下列選項中,“以”表“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的是( )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漢書·龔遂傳》) B.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C.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孟子·公孫丑下》) D.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4.下列“由”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B.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諫逐客書》)

C.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此人。(《世說新語·尤悔》) D.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孟子·盡心下》)

四.多項選擇題

1.下列加點介詞“以”的用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拿”、“憑”的有( ) A.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左傳?昭公三年》) .B.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孟子?公孫醜下》) .C.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D.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

E.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2.以下帶助詞“之”的定中詞組中,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關係的有( ) A.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左傳?隱公元年》)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史記?項羽本紀》 C.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論語?公冶長》)

D.今也,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孟子?滕文公上》)

E.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3.下列句子中的“為”表“因為、由於”的有( )。 A.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荀子·天論》)

B.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

C.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D.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E.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孟子·離婁上》)

4.下列“而”表示句子前後屬於偏正關係的是( )。 A.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記· 陳丞相世家》) B.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C.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國策·趙策》)

D.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左傳·隱公十一年》) E.上自倚瑟而歌。(《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五.解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詞性、意義及語法意義 1.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2.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國語?吳語》) .3.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 .4.是亦不善处穷者也(苏轼《贾谊论》) .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