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9 21:59: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何瑞梅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索了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增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影响;对策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难以完善的研究课题: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技能应用”型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和所属岗位无缝对接,因此熟练的技能和成熟的思想,是高职院校武装高职学生的两大基本法宝。但实际上,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排除专业技能的熟练与否因素,他们心理的健康与否和自信心强弱等非专业因素,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各项投入的逐步增加及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其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设施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高职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效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许多高职院校狠抓专业教学,狠抓学生的就业率,但对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充足的认识;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只是限于课余针对某些已发事件进行间歇性的聊天和开导,挖掘不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容易流于形式,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因此探索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法,很有必要。 二、高职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专家认为,心理健康与否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处于哪种状态时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自我觉得与社会契合和谐;但真正的健康心理状态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目前,高职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没有本科大学生耀眼的光环,但在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用技能的优势弥补了其理论知识的不足,保证了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半壁江山。但很多高职学生意识不到这些优势,在几年的学习中,高考的失误和大学的选择让他们困惑、疑虑、不自信,甚至在课堂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萎靡不振,从而毕业后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从他们自身的状态出发,本文总结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几大因素,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知道,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与其人格特征、周围环境应激、自我不适、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这几点如果处理适当,则为健康心理状态,反之,则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心理状态,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从而容易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事业的创新与创造力;与之相反的,非健康心理状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自信,从而动摇与降低人的创造能力与创新勇气!

第一,人格特征分析。人的“人格特征”,有与生俱来的,但大多数是后天教育形成的;“人格特征”的健全与否,要靠学校教师和学生自我的发现与挖掘。人的“人格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四方面既有其独立性,但又不可分割,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具体内涵如图2所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和成熟阶段,人格的整体性有他们的共性,人生的才智、愿望、价值观等都已经逐步形成,但由于所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朋友圈子等的差异性,他们的信心和情绪相差较远,影响其人格的稳定成形;到后期会根据各自的爱好和意志力的不同,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和社会人格。因此,高职学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学校在他们的人格形成时,对其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环境应激性分析。高职学生上大学之前,和其他高考生一样,有对未来较完整的规划和对前途的向往。但上高职之后,环境和心理上的落差,已经使其和本科生的心理状态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此时,高职院校自身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低估。这就要求高职学院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和发展校园内涵建设。

第三,学生的自我不适性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教育程度、地方习俗、生活习惯的不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适感。这个时候,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的教学方法、团体的亲和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适时的心理教育,学生“本土化”的迅速转型,就成为学生三年学习与生活的关键入口。

第四,人际关系分析。“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各个时期都要处理的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事务。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与生存质量。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该要受到“个性与共性”、“个人与集体”的健康心理教育,学习正确处理与协调个人与同学之间、个人与老师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并且要将这种教育贯穿到整个学习当中。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

综上可知,从时间维度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到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从质性维度讲,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个人思想和环境影响,因此其教育应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人到群体、由传统方式到现代方法的层层飞跃。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教师的辛勤劳动外,学院自身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教师干预制度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直接的指挥棒。这里所说的教师,应该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生活习性、家庭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有其他专业教师没达到或等同的优势和水平。教师的干预要“以人为本”,从“情”、“志”、“理”三方面入手,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小事,通过晓之以“情”,晓之以“志”,晓之以“理”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和疏导;通过学生的表象观其本质,通过学生的行为观其结果,通过学生的语言观其内心变化,让学生在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方法和目标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