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2:0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 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

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程设计:

1、 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 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 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第 1 页 共 81 页

(3) 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 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 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 (1)成因。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3)风向如何改变? 项目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 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 (2) 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 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 完成课本活动4 4、 归纳总结:

第 2 页 共 81 页

欧洲气候特点:

(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 析疑点拨: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征 气温 冬季 大陆性 海洋性 夏季 气温年较差 降水特点 成因 6、 拓展训练:

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

7、 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归纳: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

特点:(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2)内流区面积大。

讨论: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 8、 析疑点拨:

亚洲河流特征成因。

(1) 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大洋。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

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 内流区面积大。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

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例如:锡尔河、阿姆河

第 3 页 共 8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