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0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选资料

xxxx医院关于进一步做好

危急值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

原属各科室:

为保证我院创“二乙”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贯彻执行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对第三章中关于抓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医院制定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等。同时,医院多次举办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班,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考核。

目前各科能够按照要求做好危急值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报告,但仍存在有的科室在对危急值的管理中,分析不完全到位,处理不及时,追踪效果记录不完善,上报时间不及时,为克服以上不足,进一步做好上述两项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现重申以下要求:

一、认真处理“危急值”,确保患者安全。

1、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危急值质量管理小组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3、对出现危急值处于生命危险边缘的患者,临床科室在接到报告做好登记并确认后,要及时组织科室会诊或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并做好记录,同时在病历中要明确记载;需要进行科间或全院会诊的要及时进行;再次强调患者经治疗后效果的追踪情况必须确切记录,对患者安全负责最终落实在效果上,终末质量是必查项目。

4、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5、危急值检查结果出现后,临床、医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8小时上报医务科。

二、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各科室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我院制定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对医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主动报告,并掌握报告所属的7个类别。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2、按照事件的等级划分和报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四级。对一级事件,即患者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级事件,即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本身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一、二级均为重大事件,属强制性报告范畴。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或业务院长、院长,结果核实后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医务科或护理部。

三级事件,是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四级事件为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三、四级是一般不良事件,具有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当事科室需在5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医务科或护理部。

对于药物、院感、护理、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以上结果最后统一报医务科备案。

3、各科室要针对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整改,杜绝和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

4、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奖励。

可修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