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3:0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广外外校 方容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验成功。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探究,任务驱动,输入与输出,情景,协作,意义构建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近十几年来, 国外的一些语言理论专家和一些外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任务型教学法的观点,即在课堂上提出任务(task),并指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完成任务。该理论将语言学习分为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两种概念。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学习语言。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的理论。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习惯,而是说本族语的人具有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的句子的先天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性的语言属性。普遍语法包括了所有语言的普遍原则,是人类大脑的一部分,属于生理现象。他认为,既然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本质上不存在认知活动,描述语言的发展则不应使用学习,而应该使用习得。语言习得是在一定环境的“触发”下自行“生长”,而不必刻意地去学。习得语言是一种生理现象。习得语言一靠普遍语法,二靠接触到的具体语言去激活固定的普遍语法中的参数。儿童学习母语是如此,儿童或成人学习外语也是如此。这样,在学习(习得)外语的过程中,激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成为关键的和奏效的方法。而在激活的过程中,语言的不断刺激—反应和模仿—强化成为有效的方法。

Long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 interaction )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变化性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为 : (1) 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 (2) 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 (3) 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

根据上述理论,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而在习得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听说互动”,就是让学生对设置的任务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教学目标 → 现实生活情景输入 → 活动形式 → 师生角色 → 环境

二.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

1

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而任务型教学法则主张通过听说互动,扩大活动容量。Skehan对任务型教学法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是“输入与互动假设”,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和说是摆在首位的,不论是从语言的发展或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来看,都应是听说(或者说是交际)居先的。因此,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此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自主探究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领悟使用语言的能力,拓宽视野,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本节课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采用设问和任务驱动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从而体验到成功。

三.任务驱动(Tasks)

任务1: 课前准备(Pre-task),为主动构建做好铺垫.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第十三单元The USA ,Lesson 49 New York.,课文内容是关于纽约的历史,曼哈顿,世贸大厦等,有很多学生熟悉的话题,背景知识,还有三年前的纽约9.11事件。同时本文的语言并不难,所以可以将重点放在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方面。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上网或去图书室查找以下相关内容:

1. The history of New York (纽约的历史)

2. Gold Rush in the 1850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850年前后的淘金热) 3. Learn something about 9/11 New York Event.(了解9-11恐怖袭击)

任务2: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生通过学习补充生词和材料对9.11事件有更多的了解和谈论的材料.

Questions: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New York? (你对纽约的历史有何了解?)

Can you descried the terrorist attack on America? (你能谈谈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吗?)

When and why did the first settlers go to New York and make their homes there? (最初的殖民者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到纽约去的?)

Tell something about Manhattan.(谈谈曼哈顿。)

补充词汇:

terrorist (恐怖分子) counter-terrorism (反恐)

9/11 New York Event (9.11事件) Pentagon. (五角大楼)

World Trade Centre (世贸中心)

impact (撞击,挤压)disaster (灾难) tragedy (悲剧)

2

the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 Mayflower(五月花号) Puritans(清教徒)

financial centre(金融中心)

补充材料:

Saddam Predicted bin Laden's 9/11 Attack

The 9/11 Commission claimed on Wednesday that there is \Saddam Hussein and Osama bin Laden in attacks against the U.S.

But the Commission's staff statement has nothing to say about an array of evidence suggesting otherwise.

In fact, som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evidence of a link comes from Saddam Hussein himself, who warned before 9/11 in official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that bin Laden would carry out a devastating attack against America - and then effusively praised the 9/11 mastermind after the attacks.

On July 21, 2001 - less than two months before 9/11 - the state-controlled Iraqi newspaper Al-Nasiriya carried a column headlined \piece, Baath Party writer Naeem Abd Muhalhal predicted that bin Laden would attack the U.S. \after he destroys the White House.\

The same state-approved column also insisted that bin Laden \is already hurting,\his songs\- an apparent reference to the Sinatra classic \York, New York.\[Two 9/11 families were awarded over $100 million in May 2003 by U.S. District Court Judge Harold Baer based on this and other evidence that Iraq was involved in 9/11.]

Saddam's threats of a 9/11-style attack before 9/11 weren't limited to that single report. In 1992, his son Uday used an editorial in Babil, the newspaper he ran, to warn of Iraqi kamikaze attacks inside America, saying, \the meaning of every Iraqi becoming a missile that can cross countries and cities?\

Then in the late 1990s, according to UPI, \was transmitted by Baghdad Radio. The message read, 'We will chase [Americans] to every corner at all times. No high tower of steel will protect them against the fire of truth.'\

任务3: 小组讨论,协作探究,获得成功体验.

话题: What did the U.S. do to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美国在反恐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Talk about the bad effect Terrorism has on the world peace. (谈谈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所造成的危害.)

3

四.课堂流程

教师

导入—情景创设

课件播放—呈现任务

师生互动—鼓励思考

学生 激发兴趣—联系实际 自主探究 展示信息—解决问题 小组协作—感受成功

总结归纳提升 课后作业 五. 课堂设计 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第十三单元 The USA ,Lesson 49 New York.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一. 知识目标 1. 学会使用文章的语言,能够根据图片及影片来描述有关的事件; 2. 了解纽约的历史及美国恐怖袭击事件。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 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世界和平的热爱。 学习目标 具体描述 4

学习目标描述 49-1 49-2 49-3 理解 理解 应用 利用有关纽约图片导入新课,展示纽约的地理环境和地标建筑:世贸大厦,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引导学生将他们在课前收集到的背景知识展示出来,加深对纽约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印象。 通过课件和影片的播放,再现纽约恐怖袭击事件和世贸大厦的倒塌,让学生在描述该事件的过程中学会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阅读课文,并学习文中所涉及到的语言知识。 49-4 理解 应用 49-5 应用 小组讨论: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9-6 应用 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升华。

课堂设计说明

1. 教学目标

a. 学会使用文中的语言,根据图片和影象资料描述事件。 b. 熟悉重大事件的描述方式。

c. 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d. 通过学习课文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学生了解和平的重要。

2.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应“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试图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旨在创新、激起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主动建构、成功体验的一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力图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教学活动。

3.建构注意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加工信息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

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一定是情景下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讨论,借助与信息资源主动构建的。在此理论的知道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而应该是学生构建知识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通过呈现任务,帮助学生沿着某个方向积极地、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去构建知识,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则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材料,从而实现知识的主动探究及构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4.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的构建过程与研究性学习良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置身

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从而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