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0:30: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命运”和俄狄浦斯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 (缺憾性) ,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四、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

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希腊人信仰命运,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与自我意识提升、主宰自己命运二者构成了永恒的矛盾冲突。由于时代不同,反映的命运观也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命运观演变还是有迹可循。

1、从神性走向人性

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时古希腊悲剧主要题材,古希腊三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都无一例外。因此,悲剧人物大多有了神话色彩和光辉,悲剧烙上了神话印迹。但是,悲剧人物不断变化,不断突破具有人性。他们完成了由重在写神到重在写人的转变,由写理想化的英雄到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转变。埃斯库罗斯重在写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集中描写普罗米修斯斗争过程,反衬宙斯的残暴无道,塑造了一个为了维护正义与暴君权威誓死对抗的悲剧艺术形象。索福克勒斯把他笔下的主人公从奥林匹斯山带到了人间,人性的色彩更加浓厚。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表现的人物身上表现出人类精神信仰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典范人物形尚不具备人的缺点。欧里庇德斯真正实现了人物由神到人的转变。他更多关注地位低下的人物,包括奴隶与妇女;他往往揭示人物的缺点,有许多欲女形象;他洞察人内心世界,由人物外部行动的刻划到内心世界的精雕细刻。可见,“欧里庇德斯展示了对于希望和恐惧、对于人生变故的不可预料和不可理解、对于人的本性的个体性质的深刻的带着同情的理解。埃斯库罗斯的戏角主要是典型性的,而不是个性的。在索福克勒斯那里,个体则以比较鲜明的形式出现了,然而欧里庇德斯则以无与伦比的

5

现实主义和心理洞见来刻划他笔下的角色,随着欧里庇德斯的悲剧,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新时代萌发了。”

2、从命定走向自由

三大悲剧家对神的信仰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对于神都是深信不疑的,区别在于神是否是正义的。埃斯库罗斯不怀疑神的存在,他反对不公正的神。欧里庇德斯接受了诡辩说,直接攻击宗教,对神表示异议,把神明描写为妒忌猜疑之辈,完全不如受他们折磨的世间凡人,他宣称:“假如神明为非作歹,那么他就不是神明。”(《美狄亚》)“谁说天上有神?没有神,没有神。”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重在表现神主宰一切,一切命运安排,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俄瑞斯戒斯》三部曲中,俄瑞斯武斯杀死母亲被复仇女神追逐。阿波罗公审俄瑞斯武斯,雅典娜担任审判长,结果定罪票与赦免票相等,最后雅典娜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她为俄瑞斯武斯投了赦免票。可见,人的命运完全由神主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埃斯库罗斯不仅认为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是神,也不能主宰命运。与其反抗,不如默默忍受,同时,他何时摆脱苦难命中注定。 索福克勒斯也相信命运。他认为人力量战胜不了命运的。索福克勒斯虽然宣扬一切都是命定的,但人与命运的抗争是他悲剧作品着力表现的亮点。他认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与其默默忍受命运的安排,不如奋起抗争,虽然最终难逃命运的网罗,但人生不失壮丽。俄狄浦斯虽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但在精神上并未屈服于命运。他反抗本身“人的自觉”若干亮色。

五、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美学思考

那么,古希腊命运观产生以来,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久经不衰的原因究竟何在呢?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诸多特性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1.命运的必然性和确定性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哲学观念,命运具有两层意义。第一,它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神秘力量。第二,这一概念的标志为一种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历

6

史的走向。走向和完成是由命运支配着的。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就是在神秘力量支配下的未来,表现形式为神谕。古希腊悲剧中神谕往往是隐晦的,凭自然现象向人类启示智慧,它含有确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神,常常预言并决定求神谕者的命运。比如,俄狄浦斯王本是忒拜城的王子,出世之前,他的父母得一个神示说他将弑父娶母。他们于是开始尽力逃脱诅咒,但神谕仍实现。俄狄浦斯没有逃脱命运的最后审判,他最终刺瞎了双眼,放逐了自己。在这里神谕表现为某人会采取某种行动的神秘预见上行动的结果,神谕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神谕同时决定悲剧情节必然性。它决意要使飘忽不定的人生固定下来,构成悲剧独特的一种必然性的情节结构,使人物命运给我们一种如此的印象,即命运感命运形式。也就是说,悲剧一开始就预先指向了。“悲剧的结尾必须把全部行为概括为戏剧一开头就已暗示出的一种可见的,实现的命运。”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确定性结果和充必然性结构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感,这种无法逃脱性消灭了读者希望,使人陷入了绝望这一最为悲惨的境界。由此可见,把握具有必然性的情节结构这种艺术形式,对于欣赏古希腊悲剧的艺术之美是至关重要的。

2.命运的完整性

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在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在悲剧中,命运是被创造出来的形式,说明事情在世界上怎样发生的例子。对于它来说,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是其必备的品质。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其开创性著作《诗学》中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这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不仅如此,他还对悲剧行动的完整性给出了确切的定义:“说完整,我是说一件具有开头、中间、结尾的事情。”他要求“诗人要能恰当地构造他的故事,而不能自由得随着自己的兴致开头或结尾的,而必须和这些定义相符。”完整性是命运形式的一个特征。悲剧行动总是暗含着并指向未来;但这种未来不是开放的,不是时间上的永无尽头,而是封闭的,没有出口的,因为它要求着行动的最终完成也就是说,悲剧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向未来展开的完整过程,在其终止处,悲剧行动得以终结。但行动的终结并非目的,其目的是使悲剧人物的命运得以实现或完成,因而悲剧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幻

7

象,悲剧人物的命运作为一个整体凸现出来。只有这种具有完整性的悲剧冲突过程,才能达到悲剧艺术的效果和意义。

3.命运的模糊性

悲剧深切地关注善与恶、正义、人的责任与生存的意义等问题。宗教和哲学以逻辑手段达到他的目的,寻求一套情感上给人满足的教义,或建立一种用理性可以论证的玄学体系。但是悲剧并不满足于任何思考的结果,在这里生活是活生生的,永恒的图景。对于命运,现在的我们并不比古希腊知道得多,古希腊悲剧的模糊性正是体现了这种命运之谜所产生的魅惑。

有学者说,如果悲剧不是痛苦的神秘,那它就不成其为悲剧了。人的生存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科学可以解释。但人在社会历史情境中的生存,具有理性科学不能阐明的意义,这种谜具有无法解释的神秘性集中地保存在人的直观想象中,而悲剧的视觉特征恰恰集中保存了这种神秘,它和必然性的悲剧行动密切相关,指悲剧人物整体生存中所包含的意义。但悲剧中的谜并不要求在别处得到解答,它本身就包含着意义的,甚至他就是意义的本身。对于悲剧来说,这一谜的意义不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疑问或陈述,不在于为我们提供任何关于生存的教条,而是呈现我们一整幅的命运图景,让我们读者从中能够有所领悟。

【结 论】

总之,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课题。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是历代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由于时代不同,古希腊命运观不断走向理性化之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确定性的结果、必然性的情节、完整性的过程、模糊性的魅惑等诸多特性自然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参考文献】

[1] 赵凯.人类与悲剧意识[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8

[2] 陈洪文.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 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4] 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M]. 1989.

[5] 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M].罗念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99. [6]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8]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六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9

1990